【昆杜】于越:耶鲁全奖直博 从昆杜起步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9/2022 3:33:09 PM 来源:昆山杜克大学 0 次浏览
于越:耶鲁全奖直博 从昆杜起步
2022年7月19日 昆山杜克大学
过去的四年里,于越经常在学校图书馆二楼或创新楼一楼的教室里学习。在同学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作为昆山杜克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生物科学专业的他斩获了耶鲁大学物理与工程生物学等多个博士项目的录取通知,并都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在于越看来,向博士之路冲击,是学术生涯的一个必然经过。为此他早早就开启了准备的过程——在大一下学期,他就已经在化学助理教授张凯博士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科研工作。
初入大一,抓住科研机会
万事开头难。虽然于越早已自学了C语言,但用C语言建模、重构代码,对他来说依旧很难。不过在张博士提供的代码模板基础上,他利用物理知识设置参量,模拟系统内部过程,建立边界条件。
于越从这次交叉性学科的研究中收获很多。在这段长达两年多的科学研究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并视编程为未来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虽然主修生物物理,但他在昆山杜克大学丰富的课程体系下,先后选修了统计学导论(主修R语言)、编程与数据结构导论等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也为他在后来申请一些计算机方向相关的博士项目打下了基础。
在张凯博士的课题组一呆就是两年。大三时,于越参与的关于气体在规则孔隙中扩散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课题完结,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软物质》上发表了论文。
疫情期间专心写论文
第一篇论文发表后,在之前生物物理导论课结识的客座教授 Ruijie Darius Teo 博士注意到了于越的天赋和勤奋,邀请他一起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物理的文献综述。此前,于越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所展现的敏捷思维,给 Teo 博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便邀请于越和自己共同完成这篇有关利用机器学习研究金属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的综述。
彼时,于越正在杜克大学进行交换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搜寻相关文献。回国后,在隔离期间,于越开始着手论文撰写。他笑称,在许多人的想象和体验里,隔离期间的日子原本是孤独,甚至无聊的。但他反而得以利用这段相对完整的时间着手开始论文的撰写,这段专心写论文的日子,令他联想到了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经历。1665年鼠疫席卷伦敦期间,牛顿回到宁静的家乡独居,并着手开始演算“无穷级数”。在独居的那18个月,牛顿还陆续研究查找了一些关于月球、行星和地球的观测数据,对自己当时提出的理论进行核验……正是沉浸于学术的这段时光,成为牛顿早期科研生涯中的黄金岁月。
于越表示,如同在疫情隔离期间这段“因祸得福”的时光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不少方式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稳定的生活节奏。与父母保持交流是他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从大一就开启的科研之路,并不是能让人一眼就望到成果的,很多时候,把内心悬着的困难与父母沟通一下,就会释怀不少。除此之外,于越坚持每天运动。大部分从宿舍到学校上课的路程,于越会选择骑自行车放空一下自己。
“有的人也许会觉得我是一个在生活中有些‘无聊’的人,但我自认是一个能在将学术与科研安排得当的前提下,规律生活,且给自己找乐子的人。”
利用暑假与更多教授合作
担任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在2021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尽管有这样卓越的成绩,于越并不是个 “书呆子”。
在每年祖冲之数学中心举办的 π Day 上,他总是积极参与,且表现得很活跃。此外,于越还坚持自学法语。初中时代起,他就已经能阅读一些简单的法语书籍,如法国连环画作品《丁丁历险记》和《巴巴爸爸》。进入大学后忙了不少,但闲下来时,他还是喜欢阅读一些法语相关的内容来保持语感。
从大三春季学期开始,于越陆续参加了学校提供的多个申研工作坊,并且学习写简历和个人陈述。在申请博士项目时,导师张凯博士为于越推荐了几位与他研究方向匹配的教授,同时于越也咨询了之前合作学习过的生物物理方向的 Teo 博士和昆山杜克大学医学物理硕士项目的黄英强(David Huang)教授。
7月初,于越即将前往耶鲁大学攻读物理与工程生物学博士项目。虽然已经完成了在昆山杜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但于越表示,他并没有进入“放飞”状态,他已经开始高效地利用这个本科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与更多的教授开展线上合作。
克己慎独,雏凤初展翅;奋楫笃志,少年踏歌行。对于越来说,除了扎实的课业知识,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克己自律的性格和自我反省的习惯。
在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上,他正矢志不渝,奋力向前。
作者:郭一柯(2024届本科生) 成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