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国 陈炼:培养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9/2022 8:45:36 A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培养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人才
2022年06月10日 0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查建国 陈炼
关键词:人才培养;区域研究;国别区域
5月27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加强和改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建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国别和区域研究不仅是外语学科内涵在新时代的自然延伸和拓展,也是外语学科对接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在国家发展战略驱动下,区域国别学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扎实做好“外语+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大批满足国家重大政策研究需要的“国别通”“领域通”“区域通”人才,是推进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复语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强
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一体统筹、一体规划、一体发展的新模式,为国别和区域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在近日由上海市外文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国别和区域外语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表示,在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需求推动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领域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下,深刻认同“中国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客观解读“异质文化”,在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架桥铺路”。
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促进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査明建认为,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是外语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它不仅扩大了外语学科的内涵,丰富了其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同时也有力地纠正了长期以来外语专业教育只重语言能力培养而忽视语言对象国相关知识教育的偏颇。运用第一手外语资料,以语言和文学研究优势为依托,对对象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性、国民性等展开研究,是外语学科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特色。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教学重点不应是常识性内容的铺陈和介绍,而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性教学。通过多学科交叉,国别和区域研究同外语学科其他研究领域可以产生“同心圆效应”。
全球化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外语教育也迎来了新发展。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全面推进,国家对掌握多种外语能力的“复语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强。正如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郑咏滟所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价值理念也表明,坚实的多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培养国别区域人才的基石。多语教育应更大范围地融入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非外语类大学的外语教育规划中,多语人才培养也将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构建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和区域研究的全覆盖,但总体研究水平、研究质量有待提高。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别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别区域研究应以咨政为目的,国别区域人才培养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好顶层设计,权衡自身优势,探索特色化和本土化的国别区域外语人才培养之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加强人才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琦认为,国别和区域研究及其人才培养,要坚持基础理论与现实研究相结合、语言基础与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相结合两条主线,以人才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以语言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化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体系。为做好相关人才培养,我们既要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更要体现出应有的中国立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学生对当代世界的认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真正理解其他区域国家文化历史和现实的人才,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不少高校的前期探索,为学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彭青龙表示,国别和区域研究需要多学科协同开展体系化探索,应将其定位在战略指引和问题导向、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信息等维度。在研究范式上,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和综合专项来确定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内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蔚磊提出,在比较研究其他国家的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实践基础上,我们应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规划,打破学科壁垒,按照学科大类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要在现有学科基础上进行交叉、融合、创新,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国别和区域外语人才能力指标体系。
推动外语学科更好融合发展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我国外语学科特有的内容。深化这一领域研究,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应充分考量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特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以及社会现实需求。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厘清该学科方向的概念,搞清楚该学科的未来研究方向,并达成学科共识。面向未来,我们还要研究如何打破语言之间的界限,从而融合多方力量做出富有外语学科特色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成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温建平认为,各大高校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各自办学特色,在国别区域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要体现外语学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推动学科实现更好更快的融合发展。
通过对比国内外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及其课程设置,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发现,我国英语专业课程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语言技能课程过多,限制了区域国别课程的开设空间;二是过度关注发达国家,忽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三是知识与语言人为割裂,课程建设理念落后。为此,常俊跃提出,应遵循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运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通过对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构建全新的区域国别研究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