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号)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13/2022 7:25:27 PM 来源:教育部 0 次浏览

信息名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信息索引:360A02-03-2017-0024-1

生成日期:2017-06-02

发文机构: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42号

信息类别:部门规章

内容概述:根据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职责,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42号


  根据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职责,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外交部部长 王毅

公安部部长 郭声琨

2017年3月20日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

  本办法所称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

  本办法第二至五章适用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前、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其对国际学生的招生、教学和校内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应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规范管理、保证质量。

  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风俗习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学习任务。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全国国际学生工作,负责制定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的宏观政策,指导、协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国际学生工作,并可委托有关单位和行业组织承担国际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国务院外交、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际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负责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学前、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工作的相关政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制度,具体负责国际学生的招收与培养。

第二章 招生管理

  第七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招收国际学生。

  第八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事项和程序进行备案。

  第九条 高等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类别为:预科生、进修生和研究学者。

  第十条 高等学校按照其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自主确定国际学生招生计划和专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制定和公布本校国际学生招生简章,并按照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招收国际学生。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对报名申请的外国公民的入学资格和经济保证证明进行审查,对其进行考试或者考核。国际学生的录取由学校决定;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学校不得招收。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经征得原招生学校同意,可以接收由其他学校录取或者转学的国际学生。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高等学校应当公布对国际学生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退学、转学的退费规定。收费、退费以人民币计价。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将国际学生教学计划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选派适合国际学生教学的师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第十六条 国际学生应当按照高等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参加课程学习,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毕业考试或者考核。学校应当如实记录其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

  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

  第十七条 国际学生入学后,经学生申请、高等学校同意,国际学生可以转专业。转专业条件和程序由学校规定。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学校培养国际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的国际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补习条件。

  第十九条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开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国语言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论文摘要应为中文;学位论文答辩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由学校确定。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国际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选择实习、实践地点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国际学生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对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高等学校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学籍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

  高等学校为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国际学生颁发学位证书。

第四章 校内管理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明确承担国际学生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国际学生的招收、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毕业后的校友联系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当向国际学生公开学校基本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招生简章以及国际学生管理与服务制度,方便国际学生获取信息。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国际学生提供食宿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并公布服务设施使用管理制度。国际学生在学校宿舍外居住的,应当及时到居住地公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鼓励国际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其参加文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国际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公益活动、中国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

  高等学校一般不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军训、政治性活动。

  第二十七条 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同意,可以在校内指定的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民族的内容或者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

  第二十八条 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批准,可以在学校内成立联谊团体,在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接受学校的指导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内不得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

  第三十条 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的具体管理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参照中国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开展国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学校对国际学生做出退学处理或者开除学籍处分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

第五章 奖学金

  第三十二条 中国政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并鼓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高等学校培养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应当优先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

  第三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设立奖学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但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六章 社会管理

  第三十五条 外国人申请到本办法第二条所指的学校学习的,应当在入境前根据其学习期限向中国驻其国籍国或居住地国使领馆或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申请办理X1字或X2字签证,按照规定提交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证明和学校出具的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

  第三十六条 国际学生所持学习类签证注明入境后需要办理居留证件的,应当自入境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拟居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学习类外国人居留证件。

  第三十七条 外交部对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领事机构及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人员及其随任家属申请到学校学习另有规定的,依照外交部规定执行。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学校不得招收。

  第三十八条 学校招收未满十八周岁且父母不在中国境内常住的国际学生,须要求其父母正式委托在中国境内常住的外国人或者中国人作为该国际学生的监护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学校可以接受以团组形式短期学习的国际学生,但应当预先与外方派遣单位签订协议。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接受团组形式短期学习国际学生的,外方派遣单位应当按照其所在国法律规定,预先办理有关组织未成年人出入境所需的法律手续,并应当派人随团并担任国际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监护人。

  第三十九条 国际学生入学时应当按照中国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到中国卫生检疫部门办理《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确认手续或者进行体检。经体检确认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的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学校实行国际学生全员保险制度。国际学生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投保。对未按照规定购买保险的,应限期投保,逾期不投保的,学校不予录取;对于已在学校学习的,应予退学或不予注册。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监督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国际学生培养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 负有国际学生管理职责的国务院教育、公安、外交等行政部门,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际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国际学生,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四十四条 高等学校在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以下行为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限制其招收国际学生:

  (一)违反国家规定和学校招生规定招生的;

  (二)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牟利行为的;

  (三)未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未按项目、标准收费的;

  (四)违规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的;

  (五)教学质量低劣或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短期学习是指在中国学校学习时间不超过180日(含),长期学习是指在中国学校学习时间超过180日。

  第四十六条 中国境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招收国际学生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招收国际学生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学生的招收、培养和管理,以及中国境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培养和管理,按照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外事、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1月3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1999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2017-06-02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以部长令的方式联合发布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问:制定《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是在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4号)和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号)的基础上制定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上述《暂行办法》和《管理规定》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国际学生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国别、学历层次、学科专业等结构显著改善。2016年,共有来自205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同年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改进来华留学教学和管理,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通过完善立法,提供法治保障和法治规范,有利于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增强来华留学吸引力和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2012年国家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简政放权改革对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学生管理的环境和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形势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国际学生工作的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运行管理方面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因此,1999年《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和2000年《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

  问:《办法》制定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办法》在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处理好行政管理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之间的关系,坚持简政放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二是处理好监管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坚持放管结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优化服务;三是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落实好省级教育统筹权;四是处理好《办法》规定与出境入境管理法等现行其他规定之间的关系,注重相关规定衔接一致,坚持立法统一;五是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提高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中国教育的吸引力。

  问:《办法》在适应新的法制环境方面做了哪些管理体制方面的规定? 

  答:为适应新的法制环境和管理要求,《办法》在管理体制方面做出了几方面调整和补充:一是按照教育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全国国际学生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际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二是规定国务院和省级外交、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三是明确由学校具体负责国际学生工作。

  此外,考虑到学前、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管理职责主要在地方,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办法》规定实施学前、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其招生、教学和校内管理等,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问:《办法》在激励和保障高等学校招收培养国际学生方面有哪些创新性规定? 

  答:一方面,《办法》赋予高等学校更多自主权,使高校在国际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充分调动高校在招生和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明确高等学校在具备相应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的前提下,可自主招收国际学生。二是高等学校可根据其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自主确定国际学生的招生计划和专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三是高等学校按照自主制定的招生条件和程序招收国际学生,通过考试或考核的方式自主决定是否录取。四是国际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由学校规定。

  另一方面,为破解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政策障碍,《办法》专门要求高校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并对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和待遇做出明确规定。

  问:《办法》在保障和提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办法》着重强调高等学校改进管理,提升质量,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吸引力。一是提出教学要求。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将国际学生教学计划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选派适合国际学生教学的师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二是把关生源质量。在招生环节要求学校对拟招收的国际学生进行考试或者考核,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不得招收。三是控制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上对学校在国际学生的教学、师资、论文、实习和学历学位证书等方面做出规定,对目前在国际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具体事项加以明确。四是完善监督措施。《办法》规定对教学质量低劣或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并可以限制其招收国际学生。

  问:《办法》在规范管理和提升服务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答:《办法》坚持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促进学校加强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学校进一步提高国际学生服务水平。在规范管理方面,一是明确管理机构,《办法》规定高校应当设有承担国际学生管理职能的机构,统筹负责国际学生相关工作。二是要求学校对国际学生开展相关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三是更新社会管理要求,在出入境和在华停留居留管理、未成年人监护、短期团组、卫生检疫等方面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衔接。

  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一是强调信息公开,要求高校及时公开学校情况和管理服务制度,方便国际学生获取信息。二是新增勤工助学规定,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三是首次明确学校实行国际学生全员保险制度,国际学生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投保,以抵御可能发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风险。

  问:《办法》如何体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督管理的要求? 

  答:《办法》中新设了“监督管理”一章,加强对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的后续监管。一是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强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公安、外交等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三是明确了学校违规情形和处理规定,学校在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这些后续监管条款的增设,是保障来华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加强政府监管责任的切实举措。

  问:如何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 

  答:一是做好政策解读。《办法》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将通过逐级培训等方式,开展《办法》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了解《办法》,用好《办法》,真正发挥《办法》对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二是推动相关规定和文件的出台。一方面及时更新和完善国家层面的相关配套文件;另一方面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制定和修改本地区、本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三是做好监督落实。我们将督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高在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方面的意识和水平,认真履行相关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要求,确保将《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保障和促进来华留学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