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昊 刘海天: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9/2022 1:20:41 PM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0 次浏览
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
殷昊1,3,刘海天2,3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2021年第2期
殷昊1,3,刘海天2,3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北京100083;
2.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北京100048;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北京100031
摘要:基于多年数据分析显示,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但在生源结构和学历层次上与国际教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来华留学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加快国际合作办学步伐,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提前谋划和加强来华留学宣传,确保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疫情防控;国际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372(2021)02-0010-0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都将招收国际学生作为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外交布局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状况也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1-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也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针对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在世界蔓延,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针对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群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疫情也给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成为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
2010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出台《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届时,全年在读国际学生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达到15万人次。”[3]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的举措积极推动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大局”,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在我国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4]。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来华留学规模、结构和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但在生源结构、学历教育层次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人数规模持续扩大,但主要生源仍相对集中
1978年,我国国际学生数量只有1236人;1991年,首次突破1万人。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国际学生规模达到29.2万人[5]。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近10年,随着《留学中国计划》的出台,我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留学环境,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际学生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3%。2018年的国际学生规模达到49.2万人,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基本实现来华留学生全年在读50万人次目标(图1)[6-9]。
但是统计结果也表明,一直以来,我国国际学生生源均是以亚洲为主,尽管2012年以来占比有所下降,但其规模仍占总规模的60%左右。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持续提升,非洲学生来华留学规模增长势头明显,规模总占比从2012年的8.24%增长到2018年的16.5%,并且仍然有快速增长的势头。而欧洲、美洲及大洋洲国家的学生规模占比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受国际形势和相关国家留学政策影响,美洲国家学生来华留学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10.62%降到2018年的7%(图2)[6-9]。
2.层次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以短期汉语学习和进修为主的非学历教育规模为59.34%,而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规模只有40.66%[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的学习层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中非学历生占比不断降低,而攻读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学历生规模均持续增长。2018年,非学历生规模首次小于学历生规模,降到47.6%(图3),学历生规模则增长到到52.4%[6-9]。学历生所学专业也更加趋于多元,从早期较为单一的汉语言学习为主导发展至覆盖理、工、农、医等多学科、多专业并行的局面。但同时,2018年数据也表明,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中,攻读本科及以下学位的占65%,而攻读博士学位的不超过10%[9],显示留学层次偏低的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博士留学生占比超过30%存在巨大差距。
3.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通过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并不断完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一是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质量体系。提高高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支持高校完善国际学生招生标准,鼓励高校开展成专业、成建制的英文授课师资培训,建设一批国际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和专业。这些英文授课项目的建设,为汉语基础薄弱的国际学生打通了渠道,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生源。例如,清华大学的全英文授课项目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就读。
二是发挥高校优势,鼓励特色发展。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和体现中国理念、中华特色、学校特点的国际学生教育精品课程,增强国际学生教育的吸引力,并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双提升。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本校中医专业特色,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来华就读。
三是优化环境,提升开展国际学生来华接受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学生招生、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毕业升学、创业就业等各个方面健全服务管理体系,为国际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服务。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巨大挑战
2020年,世所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在世界广泛蔓延,重创了全球经济并在多个方面重塑世界格局,同时对国际教育交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也对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的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当前,我国对疫情影响下的教育形势定义是“疫情防控下的教育常态化”。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不同防疫阶段的具体要求,按照“中外趋同管理”的原则,将国际学生纳入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最终取得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群体疫情防控的胜利。在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力求将疫情对教学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对北京市部分高校的抽样调查,针对进行短期汉语学习的来华留学生的网络授课覆盖率达到100%,针对学历学习的来华留学生的网络授课课程占学期总课程的70%左右,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网络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参与程度约85%(这是笔者在北京市教委挂职工作期间,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但是,这种应急状态下的网络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能力方法、国际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最终效果的好坏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2.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的规模短时间内会出现“断崖式滑坡”
短期看,受疫情全球快速蔓延和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预计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规模将会面临“断崖式”滑坡,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将会是自费学历生、语言生以及以攻读学分为目的的校际交流生;根据北京市部分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统计,预计自费学历生规模将减少50%以上,语言生及校际交流生规模将减少80%以上。长期看,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部分有意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可能会因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无法承受出国留学成本,从而放弃来华留学。此外,疫情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抹黑中国,设置留学障碍,也会降低留学生来华留学的意愿。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恢复需要一定周期,各个国家对留学生生源的竞争也会急剧扩张,将会对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根据对北京市部分高校的抽样调查结果初步估计,来华留学生规模要想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
3.国际教育理念将发生重大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主要教育强国都对教育理念开展了深入的思考。例如,美国教育界提出了“重塑教育”(Reshape Education)的理念,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培养模式、测评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国际教育进行了全面探索改革,积极吸引国际学生赴美留学[10]。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特殊背景下,《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强调要“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深化与重要国际组织合作”等规划措施[11],但对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理念变化、教学课程体系、新型师资队伍培养及管理服务机制等还缺乏系统思考,对如何进一步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未做具体的阐述。
三、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全球精英。”[12]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从国际学生教学模式、国际合作办学规划、校企协同培养及来华留学宣传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和寻找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新增长点。
1.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来华留学在线教育
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模式将发生改变,要扩大在线教育的国际辐射力,通过“互联网+”“智能+”等方式,丰富对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各高校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提前制订规划,可依托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经验,针对国际学生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行”的教育模式,加大网络教学设施及新型师资力量培训的投入,同时开展网络授课方法和线上学习效果的理论研究,组织优秀教师建设高质量MOOC课程和网络直播课程,储备相关课程资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国际学生网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布局,加快国际合作办学的步伐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走出去”办学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在近50个国家举办了100多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12]。后疫情时代,为了使国际学生在不流动或尽量少流动的前提下接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的教学培养,国内外高校之间联合办学或联合培养国际学生也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政策,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办学审批流程,持续推进涉及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改革,鼓励高校“走出去”,在传统优秀生源地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力。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增强来华留学教育资源吸引力,打破“后疫情时代”对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可能产生的壁垒,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增长点,成为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新引擎。
3.鼓励创新,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来华留学协同培养新模式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各大企业对海外当地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配合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协同办学,实现共同发展。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结合企业高水平人才需求计划,采用订单培养的模式,在企业海外所在国家积极招收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国际学生,毕业以后回到所在国为我们的企业服务,这样既能解决国际学生招生问题,又能满足企业的海外人才需求。
4.提前谋划,进一步加大来华留学宣传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蔓延,而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疫情的“安全岛”,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认可,未来来华留学教育形势将发生积极变化。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窗口期”,提前谋划,加大宣传,进一步树立“留学中国”品牌形象。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向全球推介并发布来华留学政策措施及特色留学项目。
二是高校借助海外校友资源,在传统的国际学生生源地,持续扩大海外影响力,同时鼓励高校教师在本校国际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招生,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三是积极做好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来华留学国际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疫情期间对全体国际学生表达关怀关爱的相关活动,树立我国高校良好口碑,提升学校海外美誉度。
四是着力开发英文授课项目,吸纳国际学生的同时涵养师资,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助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
五是继续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作用。
四、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均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面对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挑战,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的指示精神,提前谋划、科学应对,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压到最低程度,确保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