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思谕:深化全球视野的区域国别研究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15/2022 11:40:58 A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深化全球视野的区域国别研究

2022年07月22日 07: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卫思谕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传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区域国别学研究价值凸显。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月15日主办的区域国别学院(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新学科、新动力、新未来”——百年变局下区域国别研究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区域国别学的战略意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讨论。

  关注世界发展大势

  面对既复杂又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区域国别研究以实践、需求、政策为导向,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这也是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指导方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在当今世界变局中,关于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终极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学界行动起来,给出中国答案。因此,研究区域国别问题,要在聚焦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强化问题意识,既突出方法论,也突出实践导向,以世界发展大势为引导,深入观察地区与世界。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景奎表示,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应突出基础性研究色彩,以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和对方视角,来强化田野研究和在地研究。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他国与中国交流对话的愿望日趋强烈。这就需要我国加快构建自己的战略传播体系,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表示,当前,在国际交往中,迫切需要增进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区域国别研究要发挥我国多学科综合优势,以构建中国战略传播体系为方向,提升国家的话语权和叙事能力。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表示,针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治理合作机制,区域国别学发展可以为国家决策和对外关系战略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我国区域国别研究要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就一定要重视某一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研究,明晰研究方向,突出国际视野,围绕受众特点,实现语言文化与国际政治的有机融合。

  加强学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需要中国学界开展自己的研究,讲述自己的故事。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表示,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学科建设上要以国际化和实体化建设为起点,综合开展集成化和在地化的融合性学术研究。

  在世界变局中,国际关系中的利益诉求、地缘政治、主权、边界等问题都会发生一系列变革。变局下的区域国别问题研究与历史研究密切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表示,在区域国别研究中,要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借助历史研究为处理现实国家的冲突、利益纠纷等问题提供学理支撑。同时,在历史认知中既要重视宏大叙事,也要重视微观记忆,要以全球史视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纳入整个世界工业文明中,从整个世界变动的背景出发,观照研究中国近现代发生的各种变革。

  在区域国别研究中,还要打破地域偏见,消除研究的信息孤岛,搭建区域国别研究交流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又文表示,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发表还比较困难,学界要共同加强对区域国别研究成果的出版和推广,从不同视角形成语言文化治理的全球学术共同体。

  智库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主要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核心,智库建设则服务于国家决策。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发展更需注重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的关系。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钟智翔表示,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学科发展是智库发展的基础,学科研究强调基础性、前沿性和理论性,而智库研究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只有将学科建设好,智库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咨政服务,形成科研集群全区域研究方式,最终建成高质高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共同体。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新型跨学科人才。当前,单一标准化、工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已不适应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探索高层次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孙志明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使他们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潮流、国际格局的变化,同时又胸怀天下。其次,要让学生熟知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特别是区域性的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再次,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字化信息处理、传播技术和一两门国际通用语言,使他们成为专业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表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或国别,学生需要对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民情风俗、宗教党派、政治结构甚至体育文化有充分了解。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精通某一个专业领域,并有在当地生活或学习的经历。

  区域国别学研究人才要有宽厚扎实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语言技能。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教授陈杰建议,必须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制定培养计划,并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统筹考虑,以培养出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学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高水平的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我国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通过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国别学发展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高校及相关国际组织机构的合作,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规格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