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化办学实践介绍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2/16/2022 4:38:43 PM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0 次浏览

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化办学实践介绍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一、办学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国内中法合作办学的重要成果。2012年,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号召,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四所顶尖工程师学校(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矿业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电信学校)合作创办成立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后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成立受到中法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亲自为学院揭牌。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立足于上海交通大学,充分吸收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先进培养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兼顾中国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合并优势,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英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建成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学院。学院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和企业界领军人物。 

学院学制6.5年,4年本科+2.5年硕士;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与法国工程师教育的融合创新,学院执行基础阶段和工程师阶段的培养计划,分别为2.5年基础阶段,和4年的工程师阶段。学院主要有3个专业: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交大强势学科与法方合作学校强势学科强强联合,注重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

经过十年的努力,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一流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收到家长、社会、企业以及全球顶尖高校的高度认可。学院十年办学,初步探索出一条在中国本土培养国际一流工程人才的道路。学院先后获得“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中法工业合作示范项目”、“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学院通过了法国工程师协会和欧洲工程师协会双认证。学生顺利完成6.5年的工程师培养,可以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历学位、硕士学历学位以及法国认证的工程师职衔文凭(相当于国内硕士学位)。


二、办学经验与特色

1、引进法国工程师学校办学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位培养目标

在建院之初,上海交通大学和法国合作学校就十分明确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探索新型工程人才培养道路,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一直十分重视思考和完善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学院对标法国一流工程师学校,综合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工程能力、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


2、以人才培养为办学根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对标国际公认的法国的一流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将包括预科教育在内的法国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上海交大工程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参照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标准以及中国教育部要求来制定培养方案,创新形成独特的本硕一体、通专兼备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模式有这么几个关键词:目标导向、通专兼顾、国际化、与时俱进、校企合作。

教学培养体系的前2.5年为基础阶段,采用数理(包括计算机、化学)跨学科教学理念,有大课、习题课、实践课等多元化教学形式,以及法国特色口试“colle”、月考、期中期末考等持续性考核机制等特色教学方式,为同学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

随后4年为工程师阶段,采用宽口径培养的学科体系,学科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学科,而是相关学科交叉贯通培养的体系。例如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科学、自动控制、智能互联、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相关方向。

学院还注重人文管理、跨文化交流等软技能的培养。超过30%的语言及人文管理类课程贯穿培养全过程,学院还提供丰富海外交流学习、实习项目(6个月到2.5年)并鼓励全部学生都参加海外学习,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学院结合国家“新工科”发展要求,借鉴法国企业参与办学的传统特色,形成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创建伊始就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俱乐部,企业参与贯穿学院培养全过程,从企业代表加入学院最高管理层级联合管理委员会,加入帮助学院确立目标定位的科学委员会,到企业人员实际参与教学,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本科和硕士学生毕业设计。目前企业参与的教学已达到总教学量的15%。学生的硕士毕业设计可以选择在国内、法国合作学校或者企业研发部门完成。学生在工程师阶段结束时需要完成法国工程师培养传统的企业工程师实习,为学习生活到职业生涯实现过渡。


3、对标国际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打造全面高效支撑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支撑体系必不可少。学院对标法国一流工程师学校形成了管理、教学、辅助等系列支撑体系相互促进互相协作。

学院形成了兼容并包的行政管理体系。最高决策机构为联合管理委员会,主要决定学院重大事项决策,学院发展战略、办学方向、预算安排等。同时学院还设置学术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国际委员会等为学院决策提供支撑。学术委员会主要在学院培养方案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向进行讨论决策,由中法双方教学团队负责人等组成;科学委员会主要由合作企业代表组成,为学院培养方向设定出谋划策;国际委员会为双方国际合作负责人组成,主要讨论决策学院国际化合作相关议题。

学院的日常管理,根据不同事项分别由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和院务会进行决策。党组织会议主要研究决定党建、意识形态工作和干部工作,对其它重要事项进行前置讨论,党政联席会议主要讨论学院运行中的一些决策事项。院务会则讨论研究日常行政及教学管理事项并进行决策,三者相互衔接配合。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开拓全球招聘渠道,研究外籍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完善外籍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流程。中方教师按专职教学和教学科研并重分类发展,其中教学科研并重型以双聘方式在校内相关院系开展科研。学院目前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外方师资16人。学院外教主要为法国国民教育部推荐的获得认证资格的数理教师和学院自聘的语言教师。工程师阶段专业课师资除学院自聘师资外,主要由合作学校派出,每年合作学校来访师资授课课时超过1200,高级职称教师约80人次,学院启动建立数据信息完整的访问教师库,探索外方优秀师资共享的合理模式。学生毕业设计等科研实践由交大电信、机动、材料等学院的优秀师资指导或由中外双方包括企业师资共同指导。

学院还建设了自成一体的教材体系,除思政课以外,学院的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密切配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自编讲义每年进行更新,保证把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融入到教材中,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院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对基础数理教材进行正式出版,解决国内法文教材缺乏、国外教材引进难的问题,也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


三、人才培养成效

目前学院成立十年,培养出四届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可获得上海交大本科、硕士文凭和法国工程师职衔文凭。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目前,毕业生中76%选择就业,多数学生选择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企业涵盖北方工业、华为、腾讯、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业公司。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锁定,学院多次收到了学生实习企业发来的表扬信。

学院毕业生还有不少代表中国进入国际组织工作,因其具有较高水平的法语、英语交流能力,同时具有理工专业背景,十分符合国际组织用人要求,可以助力中国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

毕业生约四分之一选择了继续深造,学院学生数理基础扎实,曾被法国教育总督学司主管给予了高度赞扬,学院毕业生受到法国合作学校的极大欢迎,约有三分之一在法国高校攻读博士学院,其余学生也在如清北、美国藤校等名校继续深造。

学生创新实践卓有成效,学生在Robocup机器人挑战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创新竞赛中获奖超百项,学生的学术能力也获得广泛认可,在多家顶级学术会议上发布论文。充分体系学院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年,学院被中法两国政府评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巴黎为学院颁奖;2017年获得工信部与法国未来工业联盟联合评选的“中法工业合作示范项目”。


四、办学实践小结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谨记自身探索中国工程教育新途径的任务,一方面不断实践新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将所得成效,不断对外推广使其产生开放溢出效应。学院一直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开放体系,作为中法教育合作的窗口,不断促进交大与法方开展包括科研合作在内的全面合作。这一系列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探索、教学管理上的创新、法国优势学科的引进,促进学校国际化教学体系建立,增强管理水平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学院于2015年获得并于2018年更新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同时获得欧洲工程教育(EUR-ACE)认证。这意味着学院的办学质量获得国际教育界的认可,学院可直接为毕业生颁发法国工程师文凭。2018年更新认证时的认证反馈报告充分肯定了学院的软硬件条件、师资力量、优秀生源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学院的国际化培养特色也受到了评估专家的认可。

促进中法科研合作,引进法国强势学科力量建设学校一流学科。作为校内的一个中法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法两国间的科研合作是学院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学院每年组织的“中法人才培养交流会”、“校企论坛”等,不断推动交大科研方面和法国高校以及企业界的联系,在交大校内产生广泛的溢出效应。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论文研究课题为纽带,促成了许多科研合作,例如由学院教师牵头促成的交大和法国原子能署的科研合作。

学院深入发展的校企合作扭转中资企业观念,影响中国工程教育培养生态。校企联培的模式源于学院顶层设计,企业俱乐部管理制度下,通过合作企业双边委员会制,实现学院和企业的良好沟通,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培养工作。在6年多的实践中,学院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了包括讲座、实践性课程、项目课程、联合毕设、联合硕士培养、参观实习、4周认知实习、6个月工程师实习等合作形式,贯穿于整个培养环节,并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合作规范和流程。从初期仅有法方企业参与,在学院不断的拓展下,这种模式也得到了许多中方企业的认同。学院还积极参与中法工业联盟,并成为中法工业合作的示范项目。目前,合作企业包括PSA、EDF、法雷奥、赛峰集团、腾讯、阿里云、华为、中国商发、EDF、施耐德、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等三十余家中外企业。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的良好生态逐步完善。这样的创新实践为上海交大正在推行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也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五、未来发展愿景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希望继续结合中法工程教育之优势,培养高成长潜力的中国和国际学生,帮助他们成为具备广泛科学背景的行业领导者和创新者,能够在多文化商业环境中发展。同时推进更多的中法之间的科研与创新合作。

从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更加注重工业创新,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成为新的发展重点,企业国际化加速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主题下,中国加大投资于一些法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北部和撒哈拉以南地区。这些都增加了对适应国际团队和多元文化工作环境的中国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学院学生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经验,熟练使用中英法三语沟通能力,对某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非洲)。

学院的学生质量毋庸置疑,上海交通大学严格的招生标准和程序保证了学生的质量,但仍需要加强招生宣传,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到学院的教育价值。同时吸收更多国际学生,无论是攻读学位,或者学期交换或研究实习,增进国际上对中国制度与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和创新生态系统等的认知。

学院也面临一些内在挑战,要达到创新的工程师培养的核心目标,必然和上海交大原硕士学位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和制度有所冲突,上海交大相比于法国工程教育更强调学术研究,学院要完成其特定的工程教育使命,就必须对这一体系做出一些调整和特殊安排。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外教师融合的师资体系,兼容交大体系并考虑双方不同的评价和职业生涯管理需求,建设更强的教师队伍。学院还需要加强校友圈的建设,借鉴法国工程师学校特别联系紧密的校友关系,通过校友群进一步拓展未来的学术、校企等合作。

法国工程学校在学生创业孵化等方面已有多年成功经验,上海交大也不断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学院学生具有同时获得上海交大和法国合作学校网络提供的创业支持的先天优势,未来学院要更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创业创新项目。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