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2/17/2022 11:18:45 AM 来源:中国教育评价 0 次浏览

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教育评价  2022-12-15 19:30


编者按:2022年11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在云端召开。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主题,年会设置了两个主论坛和六个平行论坛,邀请了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云集线上,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全国各地有2万余人在线聆听。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中国教育在线、陕西广播电视台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截至同年12月6日,仅新华网报道的阅读量就达200多万。这里将陆续发布年会上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或重要观点,以期与更多关注教育评价的人共享。


微信图片_20221217114039.jpg

郑庆华在第二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上的论点摘编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朝着有机演化+无机智慧化并存的方向发展;近30年来生产的信息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总量;2019年个体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1986年的8.5倍。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一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精准化评价、个性化服务、智能化配置;二是帮助人们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随着教育资源的井喷增长,提出大数据时代知识工程的新方向、新思路,破解“认知过载”“学习迷航”难题;三是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测试方式,改进以考试分数为主的结果评价模式,建立多维度、全过程大数据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模式。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将催生人工智能虚拟助教、个性导学、智能测评、拍照收题、智能排课等新方法,人工智能+教育将成为未来的“黄金赛场”。

人工智能将改变三大方向:一是改变校园的环境。镶嵌到有形的物理空间和无形的虚拟数据空间中,校园将充满人类的温度和智慧;二是改变教师的教。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创意工作者”“人际连接者”和“复杂模式的判断者”;三是改变学生的学。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方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个性化教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教育追求的梦想。

人工智能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将打通“线上”与“线下”、过去和未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壁垒,将人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凡是能被机器替代的事情,都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授权刊发)


报告人简介

郑庆华,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现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为大数据知识工程,成果在智慧教育与智慧税务等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6项、国际PCT专利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本次年会开幕式由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出席年会并致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前公使衔副代表张双鼓,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庆华教授,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周爱军等嘉宾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新媒体“中国教育评价”(微信号:zgjypj)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