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多维建构“数字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5/2023 6:12:37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多维建构“数字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2023-01-05 作者:程曼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探讨如何将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融入我国的对外传播中,尤其是融入国际传播话语中,以提升效能,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一书中将人类当下的存在方式视为“生命2.0”版本,其意指人类依靠进化获得硬件,即身体的基本机能;通过学习和思考构筑软件,即人类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对于泰格马克这样的人工智能专家而言,其讨论范畴已经不是机器如何模拟人的存在并构成对人类的威胁,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方式需要模拟机器(硬件、软件)来获得表达(即话语)。这也提示我们,人工智能不仅意味着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一套特殊的话语,不了解这套话语体系,就无法进入智能世界。
这里的“话语”(或话语体系),是指话语形态,它以意象化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随着传播技术的更新发展,话语形态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新特征,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首先应当熟悉并掌握具有未来特征的智能话语,在此基础上对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进行再构建,为其高质量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智能化的话语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使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实现了深度融合。通过对人类语言的学习和灵活运用,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在语言识别、语言翻译、语言交互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交流已经变成现实,并且正在给传媒业带来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运营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新闻传播中(包括国际话语中)已经初步显现。例如,《今日美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创建视觉和交互式内容,形成了新的编辑门类——动态编辑。这种新的编辑类型不仅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影响,也成为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美联社与世界上唯一的公共自然语言平台Wordsmith创始人合作,将季度财报智能化,使报告生产量增加了12倍。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技术还为媒体平台开发出一些新的功能,如AI+NEWS带来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媒体的智能聊天程序使受众与新闻之间的交互性进一步增强;等等。美国罗格斯大学新闻与媒体研究教授约翰·V. 帕夫利克将人工智能可以为新闻业带来的好处归纳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提高速度;帮助新闻媒体在减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继续创造高质量的新闻;可用于帮助事实核查和产出高质量新闻。他还认为,稿件撰写—语音转化—视频转化—视频合成—流媒体播出的全链条自动化,可以提高新闻采集和制作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如能使用得当,自动化可以让人类记者从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多的调查报道。帕夫利克同时认为,人类记者仍需继续在审查和监控自动化新闻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腾讯公司的Dreamwriter以及“AI合成主播”和“媒体大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传统媒体时代单一的文字语言、音像语言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叙事话语逐渐走向融合,并出现相互转换的趋势。“AI合成主播”是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2020年5月,搜狗联合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个3D AI合成主播“新小微”正式亮相,为全国观众带来了最新的两会新闻报道。基于搜狗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搜狗分身”打造的“新小微”,拉开了中国传媒行业全面进入智慧时代的序幕。而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变化,必将对国际传播效能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进行话语体系的布局与创新。
第二,场景化的话语构建。所谓场景化,是指在互联网情境下,利用移动通信设备构建的社交环境以及人的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与场景相关的五个概念是: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又被称为“场景五力”,它们共同搭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表示: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发展让新的场景造物不断涌现,而每一次新场景的质量积累,都预示着一次生活和情感的重塑与新生。事实上,元宇宙就是这样一个新场景。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游戏产业是元宇宙的最初入口,但元宇宙不仅仅是游戏,其本质是通过空间数字化以及沉浸式技术,让用户以虚拟身份在其中进行交互、娱乐、学习、工作、购物等活动。所谓场景化的话语建构,就是要求传播主体了解这一用户群体的交流方式和话语方式,以场景化思维解锁新的应用规则,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空间。所谓场景化思维既是一种基于海量信息的计算思维,也是一种推演和模拟思考能力,包括在信息、内容产品上线前就能精准预测到用户的接受程度、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并提前做好预案。此外,场景化思维的一个重要考量是用户体验。
有研究表明,虚拟场景中,年轻的主力消费人群更加注重个性体验,这方面的特征应当予以重视。为此,需要传播者了解场景中的交互行为、沟通方式及话语方式,使信息和内容生产更多围绕用户的实际情况和消费习惯展开,以被群体认同的触达方式实现传播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有助于突破国际传播中新闻信息一旦生产和销售,传播行为即告结束的局限性,把单次消费变为重复性消费,提升用户对信息产品的黏性,以独特的场景体验构建品牌优势。因为年轻的主力消费人群更加注重个性体验,游戏、元宇宙等新场景也必将成为国际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事实上,基于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元宇宙为载体的传播场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跨越物理边界去接触全球朋友圈和舆论场,也有助于国际传播内涵与外延的进一步拓展。鉴于此,我们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从用户体验和内容生产方面考虑场景的构建问题,为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开辟新的平台与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元宇宙对于国际传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当然,包括元宇宙在内的虚拟空间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
第三,多样性的话语构建。所谓多样性的话语构建是指语言形式、信息通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话语体系,应当具有显著的全球性特征,可以在跨时空、跨国界、跨文化的数字空间里产生影响。
首先,多样性的语言。数字时代的语言形式多样,包括文字信息、绘本图画、表情符号、网络数字语言等,这些都极大拓展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内涵;语言资源也很丰富,包括文本语言、有声语言、视觉语言等。此外,通过各种翻译软件,多语种、多语态间的信息交互和情感表达可以不受限制,这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界限。多种语言信息的交互传播,为人们观察世界、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
其次,多样性的终端。数字通信终端的多样性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使用不同种类、不同制式、不同性能的终端设备,接入开放的数字空间,获取信息并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为全球公众,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传播资源上的红利,使之能够借助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超越式发展,打破既有的信息壁垒,进行智能话语接轨,继而实现话语突围。
最后,多样态的技术平台与应用。如今,智能技术正在引领社交媒体迈向智能化,它内在表现为社交关系的智能化与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外在表现为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网络算法等多种智能化技术手段与社交媒体的交织发展。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带动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大数据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为用户画像提供了技术支撑,使信息推荐更为精准。而这些变化中的、多样态的技术平台与应用,都将极大改变原有的信息传播环境,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多样性的话语建构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在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效预防技术应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总之,未来的国际传播是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传播,是数字化形态的传播。我们要深入研究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规律与特征,熟悉并掌握数字形态的话语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再建构做好研究布局、战略规划和应对准备。这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关键词:数字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