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武:抓住党的二十大契机 对外创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7/2023 7:28:12 PM 来源:对外传播 0 次浏览

抓住党的二十大契机 对外创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原创 孙尚武 对外传播 2023-01-06 09:00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全球关注,举世瞩目。这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窗口,是全球研判中国动向的最醒目风向标。要主动回应关切,做好党的二十大对外传播,宣介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认知、认可与认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是中国媒体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用中国叙事塑造中国形象,用中华文化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键词】二十大报道 中国共产党 对外传播 中国日报


微信图片_20230106210328.p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此之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大”),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科学谋划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全球关注,举世瞩目。这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窗口,是全球研判中国动向的最醒目风向标。

对于国际传播而言,“关注”就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资源。一方面,世界将目光聚焦中国,希望深入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和成就经验,同时更希望准确了解“未来要干什么”、了解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以及对世界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主动回应关切,做好党的二十大对外传播,宣介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认知、认可与认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也是包括《中国日报》在内的中国媒体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

为此,《中国日报》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整合报社全球采编资源和全媒体传播平台,聚焦海外关注、突出融合创新、拓展全球覆盖,共推出“党的二十大专版”100余块,全面加大融合报道力度,相关报道全球传播量超46亿人次,向世界出新出彩展现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用心用情讲好领袖故事、党代会故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


一、精心实施“领航工程”,突出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思想魅力与领袖风范

2022年上半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重要贺信一周年之际,《中国日报》总结回顾“核心报道”工作成果和经验,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出发,启动“领航工程”,成立由社长兼总编辑担任组长的“领航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提高核心报道水平,更好向世界宣介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魅力和领袖风范。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中国日报》以“领航工程”为牵引,全面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报告、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直播和解读,有效向国际社会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髓要义,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风范。

1.强化全程传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重要活动报道的全球化、零时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会见中外记者等重要活动,统筹海内外采编队伍,完善以北京、伦敦、纽约三地为支点的联动协同机制,全力做好全程实时报道,在报网端微全平台持续推出视频直播、英文快讯、图文拆条、金句海报、深度分析、社论评论等系列产品,第一时间向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用户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方案。例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作报告,中国日报网、客户端及脸谱、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推出中英文直播,系列中英文图文、海报、视频全球传播量超2000万人次,海内外网友反响热烈、互动踊跃。

2.注重全息传播,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领袖魅力风范。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能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给用户更为立体的信息呈现,能够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给用户更加丰富的传播体验。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中国日报》加强运用全媒体手段,针对各平台不同特性、受众不同需求,持续推出系列专版、海报、短视频等特色产品,为海内外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例如,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精心推出《中国这十年》八联版,选择20个重点领域发展成就的数据,用“中国风”的绘画设计成20朵国花牡丹的花蕊,朵朵盛开的牡丹簇拥在习近平总书记周围,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历程。极富创意想象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版面被众多读者收藏,与此同时,展现版面设计之美的小视频产品也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跟着总书记看发展”系列视频,则组织《中国日报》外籍记者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足迹,先后实地探访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宁夏红寺堡、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地,在体验式采访中报道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全球传播量超1000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30106210339.png 

3.落脚全效传播,有力提升核心报道传播力影响力。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在国际舆论场积极抢占第一落点,以贴近国外受众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出系列兼具可读性、影响力的作品,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中向世界讲好领袖故事、展现好领袖形象。其中,英文快讯报道《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美联社等欧美亚非各地区的海外主流媒体转引近300频次。《总书记的一个动作,感动了整个草原》等“暖风习习 ︳See What Xi Sees”系列视频,组织记者走访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地方、采访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的百姓,在面对面、心连心的叙述中,以共情激发共鸣,生动展现中国普通民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与爱戴,全球播放量达5000万人次。很多网友留言表示,“该系列报道感染力强,让人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关爱和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的衷心爱戴,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给人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106210343.png 

二、推动构建中国话语,有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故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中国声音在全球激荡,让中国方案为世界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标识性、原创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20年10月29日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鲜明提出,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作出系统、深刻的论述,阐明其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并明确向世界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后,“中国式现代化”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也被众多外国媒体作为“解码”中国的一个关键词。根据《中国日报》新媒体实验室的监测,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海外主要媒体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英文报道就超过1349篇次。

在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要义基础上,《中国日报》紧紧把握全球关注关切,从其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等方面加大阐释解读力度,加快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以“中国之治”的中国实践、中国理论,回答“世界之困”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

1.依托智库资源,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智库是理论话语的策源地和发散场,是媒体观点的重要来源和对外传播的智力支撑,其思想产品可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五大特征等,《中国日报》强化与中外智库的合作互动,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美中合作基金会、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智库的作用,持续刊发《中国式现代化:和而不同》《追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等报道,立足外字,多角度系统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纬和深刻内涵。“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微纪录片采访国际知名人士和行业专家,将虚拟动画、真人访谈和实景镜头相结合,分主题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传播量超2000万人次。视频《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日报社美籍记者伊谷然对话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以中外对比的视角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路径,全球传播量超8000万人次。

2.精选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做得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得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足中国实践,《中国日报》强化成就宣介,通过精选典型案例有力引导和增进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可。例如,党的二十大开幕后,《中国日报》持续推出“党的二十大——世界关注”10个系列专版深度报道《中国在脱贫斗争中保持领先》《中国引领清洁能源发展之路》《中国与世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等,多角度、多领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间奇迹”。“新时代,我在中国”系列在华外籍人士微纪录片,则分别采访了在沈阳、青岛等地生活和工作的德国管理咨询师、澳大利亚船帆制造师等海外人士,通过他们的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生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传播量超2500万人次,海外主流媒体转载超620篇次。

3.立足全球视野,全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基于此,《中国日报》策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系列融媒体产品,推出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等人士的系列评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意义深远》《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选择》等,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更好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着眼于向世界介绍“中国之治”的“问道”系列五集微纪录片由美籍记者出镜,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话题,对话普通民众、基层官员、海内外权威专家等各界人士,探寻中国共产党如何为解决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全球传播量达1亿人次。

微信图片_20230106210349.png

三、积极创新中国叙事,生动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向世界展现好新时代壮丽画卷和中国巨变,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中国日报》积极创新中国叙事体系,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采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方式,生动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美好图景,有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中国的故事。

1.创新故事表达,注重融通中外。一方面,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彭Vlog︳现场外媒记者都在关注什么”系列视频,以《中国日报》上会记者的一线见闻,通过报道多国参会记者关注大会的报道主题,以崭新的视角展现国际社会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关注与积极评价,总传播量近1.4亿人次。“超级工程”系列视频《超级镜子︳同时照12000面镜子是什么感觉?太阳告诉你:是“触电”的感觉 !》,以“照镜子”这样的日常行为作类比,趣味宣介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成就,发布24小时内全球传播量超1亿人次。另一方面,借用外嘴外脑,强化借嘴发声。既充分发挥报社外籍队伍优势,推出“美国共产党员亲历党的二十大”系列视频,以《中国日报》美籍记者的第一人称视角,让海外受众“零距离”感受党的二十大,总传播量超1亿人次;又统筹海外人脉资源,推出“全球政要看十年”系列专访视频,集中呈现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圭亚那前总统拉莫塔、埃及前总理谢拉夫等全球政要对十年非凡巨变的客观评价和高度赞赏,有力驳斥了西方政客和媒体对中国的各种歪曲抹黑,全球传播量超3100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30106210354.png

2.创新视觉呈现,增强互动体验。在对外传播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应全方位、多手段、立体化,视觉创新是重要的一环。一是让版面“动”起来。党的二十大期间,每天随报纸同步在移动端推出头版“动新闻”,将头版主图片瞬间还原为视频,使定格的静止画面自然转化为充满动感的现场画面,让读者在读报同时,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收看习近平总书记活动和讲话等重要信息,每期播放量均突破100万人次;二是让照片“动”起来。发挥“一图胜千言”效果,策划推出“光影十年绘新篇”系列融媒体产品,围绕脱贫攻坚、生态发展、一国两制等十个主题制作推出报纸图片专版,与此同步配发同一内容的视频,以静态与动态画面一并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标志性成就。例如,《星辰大海耀未来》表现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直过民族奔小康》再现脱贫攻坚带来巨变;三是让绘画“动”起来。H5插画交互产品《十年刊·致祖国》,以充满美感的中国风新闻插画形式,重现嫦娥奔月、女排夺冠、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冬奥会开幕、雄安新区设立等过去十年的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产品邀请海内外网友参与互动,可自主选择重大事件制作《中国日报》“十年刊”的头版版面,在参与互动中重温中国发展奇迹。由于产品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广大网民积极参与,作品的全球传播量超1.4亿人次。

3.创新技术应用,强化科技赋能。《中国这十年》系列扩展现实(XR)创意视频,创新运用扩展现实技术重塑视听体验,分主题地搭建了5个定制化XR场景,既跨越时空、穿越古今,又虚实结合、动静互补,使海内外受众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中国过去十年在脱贫攻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和大国外交等五大领域的非凡成就,全球播放量超4000万人次。《文化探源: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则由《中国日报》综合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推出的首位数字员工“元曦”为主角,以“中华文化探源者”的身份带领中外受众穿越时空隧道,探寻远古先民们刻在岩石上的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深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极具视角冲击力,全球传播量超6000万人次,获得各界广泛好评。

4.创新合作传播,拓展海外落地。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观察报》这一国际合作传播品牌优势,持续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近20余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合作,精心推出党的二十大供版专版近100块,在借船出海中有效进入海外主流社会,使国际受众更加便利地获得客观准确的党的二十大关键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与海外主要媒体官网等多媒体平台的合作优势,第一时间在美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阿联酋、尼泊尔、亚美尼亚等欧美亚非国家近20家主流媒体官网推送党的二十大主要资讯,在其网站首页及“中国日报”专区以多语种落地推送《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等报道近1400篇次,覆盖海外11亿人次受众。


四、思考和体会

新蓝图已绘就,新征程已开启。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正劈波斩浪、勇毅前行,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同时为世界作出新的巨大贡献。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加快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的科学理论,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纲领,也是国际社会认识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金钥匙”。我们要把向世界更好地阐释、更好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魅力、领袖风采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在深学细悟的基础上,持续、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

2.用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对外话语创新,立足自身资源与借助智库力量相结合,更好地设置议题、回应关切,更多更快更好地提炼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识性概念,不断提升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全球认可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着力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3.用中国叙事塑造中国形象。要积极创新中国叙事体系,坚持“自己讲”与“他人讲”相结合,坚持新闻报道与人文交流相结合,坚持自主传播与合作落地相结合,坚持故事化讲述与可视化呈现相结合,坚持移动化传播与分众化传播相结合,在融通中外中进一步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让更多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世界更好读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4.用中华文化增进文明互鉴。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向世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既要加强创新创造,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提炼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又要强化技术赋能,综合运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优化传播形态、改进传播范式;既要加大“请进来”力度,组织邀请海外各界人士来华访问调研,在亲身体验、直观经历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又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出更多易识记、易传播融媒产品,举办更多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人文交流活动,共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孙尚武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