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娟:全方位塑造中国企业全球形象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6/2023 8:17:42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全方位塑造中国企业全球形象
2023-01-16 作者:孙美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处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交流第一线的中国企业,正是文明交流和文化融合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企业以自身的生动实践证明了文化融合不仅是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1月10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共创全球发展新未来”主题,研讨新时代塑造中国企业良好国际形象、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成效、新经验。
努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企业是传播中华文明价值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更加积极走向世界的同时,努力以各种形式生动传播中国故事,塑造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中国石油通过中国文化“走出去”重点工程——“中国书架”项目开辟了中国石油搭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模式,让世界通过图书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石油,以中国图书讲述古老而崭新的“中国故事”;中国华能以开展“柬埔寨青年受众和对中国认知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联合中国和柬埔寨知名高校、智库,打造面向“Z世代”青年的系列跨文化融合项目,引导柬埔寨“Z世代”青年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建筑开展“建筑在说话”海外重点工程回访,线下走访近十年来中国在15个国家建造的15个标志性工程或“小而美”工程,挖掘工程建造、使用中的故事,制作推出系列视频、图文、海报等融媒体产品,多渠道分发传播,覆盖1.6亿海外受众。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向海外,日益成为中国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的桥梁纽带,成为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国际舆论形势复杂的当下,通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商业领域传播中华文化变得更为重要。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建春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放眼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逐步展开。迈上新征程,中国企业肩负着共创全球发展新未来的光荣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全球形象建设,中国企业应积极担当,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作为中坚力量,要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与所在国实现共同发展;要胸怀天下,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厚植情谊,促进民心相通;要主动作为,传播中华文明。
中国企业要深入参与全球发展进程,更好树立中国企业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形象建设方面需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引领力,当好中国价值、中国理念的海外践行者和全球传播者。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扬企业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力,增强“自塑”意识,畅通“自塑”渠道,提升“自塑”水平。此外,要提升企业品牌传播力,加快制定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和传播水平以及企业风险管控力,进一步完善企业声誉风险监测体系,强化危机应对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鸿雁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活力更足、韧性更强、舞台更大,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共促发展,加强合作、共担责任,创新驱动、共赢未来,文明互鉴、美美与共,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擦亮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共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企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看来,企业是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主体。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向海外,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将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民心相通。中国企业应抓住战略机遇,加快高水平开放发展步伐;坚持创新引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践行社会责任,积极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推动互学互鉴,当好文明交流的友好使者,在发展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信心,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论坛发布了《中国企业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2》。报告显示,总体来看,全球受访者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七成全球受访者对中国企业的整体印象良好;全球受访者普遍认可中国企业在“成功”维度上的表现,未来更期待与中国企业在科技、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华文化赋能企业全球品牌建设
近些年,中国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自身品牌建设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文化传播设计,呈现出无数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感人案例。目前,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正在以文化赋能为内核,从中华文化底蕴中汲取品牌发展动力,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生命,在全球市场上实现品牌的提质升级。实践证明,文化自信是品牌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仅是经济贸易合作共赢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中国形象的塑造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伟大企业不仅要创造伟大产品、伟大服务,更要创造伟大精神。我们在打造伟大品牌过程中,要把文化传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金庭表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对品牌建设的赋能作用,要从立场上注重文化包容,从心态上不能急功近利,从方法上把握规律。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品牌建设时,要更加强调独立的市场主体。此外,要注重文化融合,加强文化传播,注重利用当地力量做好宣传工作,开通并运营好海外社交账号。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提升企业软实力,既是中国企业的时代责任,也是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和谐发展、建立现代企业文化制度的必然选择。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副主任董彦提出,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充分汲取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养分,将其转化为企业形象特点、特质和发展优势,使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品牌的精神内涵,使当代中国价值观贯穿于企业全球经营和国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应将中华文化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将中华文化价值通过中国品牌的传承与创新释放出去,提升中国企业影响力。
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中华文化赋能中国品牌价值创造。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认为,从传播角度来说,目前一些企业在全球品牌建设中缺乏战略设计,有时过度重视媒体宣传,而缺乏品牌核心故事,在品牌传播符号化能力上也比较弱。范红提出,企业形象塑造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企业的理念识别要符号化。企业理念要充分融入中国精神、中国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深入演绎形成鲜明的口号。另外,视觉识别和环境识别对国际企业品牌建设非常重要。如何使一家企业符号化且使人产生联想和记忆,充分调动人的五官并形成良好的印象,是未来企业全球品牌建设的重点话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理,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难免复刻国际市场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表示,这些年,中国很多企业在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凭借中国风、新中国风、国潮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和中华文化自信的彰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国家出现对中国负面的声音,让中国企业在做国际品牌,特别是塑造全球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新、创意和新设计融入所在国现代生活之中,加快产品技术、质量、品质和中华文化的会通、贯通。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将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增强建设高质量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塑造有精神内核、有文化底蕴、有价值追求、有人文情怀、有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用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