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积极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7/2023 8:44:20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积极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2023-01-17 作者:李宇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语言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描绘世界、适应世界,这是语言之于人类的“三世界”功能。正因语言有如此功能,个体、群体都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个体语言能力是“个人用语言完成人生事务的能力”。群体语言能力在20世纪末被提出,且一经提出便显示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国家语言能力属群体语言能力范畴,可定义为“国家处理海内外一切事务的语言能力”。陆俭明、文秋芳、魏晖、赵世举、张天伟、杨亦鸣、苏金智等对此都有较多研究,并从国家掌握利用语言资源、提供语言服务、处理语言问题、发展语言相关事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国家语言能力不仅关涉国家的一般治理,还影响到国家的外交能力、国防能力、地缘战略竞争力等一系列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世界各国语言规划目标大致相同,亦即按照国家意志管理语言生活,使语言生活和谐;满足国家处理事务的语言需求,提升语言能力。
主要表现
国家具有某种语言能力,理想状态是达到以下五个要求。第一,了解该语言及其所负载的文化,了解使用它的人民。第二,该语言的经典文献有中译本。第三,有足够的翻译人员,以满足汉语与该语言的翻译需求。第四,有研究该语言及该文化的专家,并形成学科,可以开办教学专业或开设有关课程。第五,能够掌握该语言的现代信息技术。
国家在行政、外事、军事安全、新闻舆论、科技教育、经济贸易等六大领域应有足够的语言能力。第一,行政领域的语言能力。包括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从国家到乡村的行政管理,各行各业的语言服务等。第二,外事领域的语言能力。要具备与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沟通的语言能力,有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语言能力。第三,军事安全领域的语言能力。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语言已属于一国的军力范畴,进入硬实力领域。“语言战备”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国防术语。周边的语言、重点国家的语言、维和地区的语言等,都是军事安全领域所需掌握的。第四,新闻舆论领域的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设置舆论话题、说话令人信服两个方面。第五,科技教育领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掌握全球通用和国际较为通用的约20种语言。第六,经济贸易领域的语言能力。我国的经贸活动早已延伸至中国外语教育的薄弱区,如中东欧、中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经贸领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为我国经贸活动提供语言支撑,是一个时代大课题。
发展目标
世界上约7000种语言可分为六大方阵。第一方阵是全球通用语,目前只有英语占据此位。第二方阵是国际较为通用或某国际区域的通用语,如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德语、荷兰语、波斯语、马来语、印地语等,约20种。第三方阵是各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工作语言,约100种。第四方阵是一国之内的地方性强势语言或方言。比如,英国的威尔士语,印度的泰卢固语、马拉地语、古吉拉特语、马拉雅拉姆语、阿萨姆语等,中国的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彝语及汉语的粤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上海方言等,这一方阵的语言(方言)有几十种或近百种。第五方阵是真正的小语种,有6000余种,数量多,容易进入濒危状态。第六方阵是文化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等。
前两个方阵约20种语言,是世界上功能强大的语言,每种语言的使用人口在5000万以上。第一至第四方阵约200种语言,每种语言的使用人口在400万以上。从当今世界语言格局看,中国应具有20/200的语种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约20种语言,以获取新知,更好参与全球治理;并能够基本掌握约200种世界上较为重要的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具体举措
制定国家语言安全战略。要充分认识到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制定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语言”计划。可以设立全球语言研究院,对世界语言进行系统研究。在已有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中,要有计划地进行区域与国别语言研究。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培养兼具外语和专业能力的人才。除派遣留学生去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外,还可资助留学生去非洲、拉美、中东、中亚等地,确保在拓展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有可靠稳定的语言人才支撑。可以挖掘海外侨胞和跨境民族的语言潜力,实现外语人才和海外汉语人才的双向培养。
指导公民的第二外语选择。当前,我国只能开设约100种外语课程,且多为近年才开设,许多语种未形成现实语言能力。个人语言能力发展主要受制于市场,哪种语言使用者多,人们就会去学习哪种语言。国家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语言市场,还应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计划,指导公民的第二外语选择、学习和作用发挥。这是扩充国家外语能力的有效途径,需得到政府规划和政策配合。
提升领域语言能力。在外事领域,世界范围内用作国语的语言及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工作语言,都属于“外事语言”范畴,应加强外交使节和国际组织职员的语种能力培养。针对军事安全领域的语言人才,需要进行特殊培养。在当前语言智能时代,掌握现代语言技术的能力同样重要。利用互联网维护国家安全,利用机器人增强军事力量,利用大数据进行情报分析,都需要现代语言技术的支持。在新闻领域,需要新闻舆论从业者对有关话题进行长期的内涵研究和表达研究,争取话语权,要注重发挥自媒体和融媒体的优势。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已被广泛使用,形成了大舆论市场。这也是国内外舆论的生力军,应充分利用。同时,也应充分利用融媒体跨界融合的理念、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数据库相关互联产生的巨大知识力量等,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经贸领域,可以建立语言人才市场,组织语言志愿者服务团,使语言人才更为充分地施展所长,随时为有需要者提供语言服务。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举措很多,以上只是举例。我国是语言大国,也是语言学习大国,但还不是语言强国。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语言意识的普遍缺乏。一些人没有意识到语言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意义,缺乏对“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国家出行,语言先行”的清晰认识与深刻理解。语言意识薄弱,可能潜存危机,导致错失良机。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个一百年’背景下的语言国情调查与语言规划”(21&ZD28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