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鹏:欧亚空间与世界秩序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3/19/2023 8:07:08 AM 来源:世界政治研究 0 次浏览

欧亚空间1.png


庞大鹏:欧亚空间与世界秩序


2023-03-16 作者:庞大鹏 来源:《世界政治研究》2022年第4辑


欧亚空间是世界秩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无论旧的世界秩序的坍塌,还是新的世界秩序的形成,都与欧亚空间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俄罗斯是欧亚空间的主导因素,也是当今国际局势最大的变数。因此,从俄罗斯应对欧亚空间地缘演变的战略举措可以分析俄罗斯的秩序观及对正在变革的世界秩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俄罗斯与欧亚空间

    欧亚空间是世界秩序变迁的关键变量。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的世界秩序彻底瓦解,世纪之交的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政治的力量中心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总体上看世界秩序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可见,旧的世界秩序的瓦解主要是由欧亚空间出现的地缘变化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造成的。

    乌克兰危机表明,从世界秩序构建层面看,苏联解体以来世界政治三十年的发展只是一个过渡期。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而言,帝国的瓦解基本都经历一个博弈的阶段,这个阶段伴随残酷的冲突。但是,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其解体历程却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苏联解体前后,各加盟共和国在划分权力和利益的过程中,总体上没有发生激烈的斗争。“文明离婚”并不意味着和谐共处。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反而越来越明显。在过去30年里,在后苏联空间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内,即从巴尔干经外高加索到中亚这一战略弧形地带的局势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边界和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乌克兰危机即为最新例证。这说明,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依然存在,新的世界格局并未真正形成。从某种意义上看,乌克兰危机将是新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形成的开始。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亚空间的发展前景。

    在俄罗斯的政治语境中,欧亚空间有大欧亚和小欧亚之分。大欧亚是指“欧洲”和“亚洲”的合成词Евразия(Eurasia),意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帝国)。小欧亚是指苏联解体后的“后苏联空间”,即原来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除去波罗的海三国外12国的地缘政治空间。具体来说小欧亚除俄罗斯外还包括三个部分:独联体的欧洲部分即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即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中亚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二、大欧亚与俄罗斯发展道路

    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一起是东部斯拉夫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俄罗斯而言,欧洲代表西方文明,俄罗斯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融入欧洲社会发展的主流。融入西方甚至赶超西方,同时又保持自己特色,通过俄式现代化实现国家振兴,这是贯穿俄罗斯历史的一条红线。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看待西方和东方,如何界定大欧亚的概念,对于俄罗斯是一个道路选择的问题。

    道路选择问题在俄罗斯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不仅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执政阶层面临的核心问题,而且这一问题贯穿整个俄国历史。处于东西文明之间的俄罗斯,始终面临融入代表西方文明的欧洲还是走本民族独特发展道路的选择。尽管对于俄罗斯来说,“西方是先进的,东方是落后的”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但既然要寻求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俄罗斯化的道路,就意味着需要正视大欧亚内涵的演变以及对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

    综观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30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变化,俄罗斯对于发展道路的选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大欧洲”到“大欧亚”。伴随着这一波诡云谲的变化历程,俄罗斯30年来的治国理念也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线索,即从叶利钦时代的“欧洲—大西洋主义”到普京刚上台时的“俄罗斯新思想”,从普京第二任期开始的“主权民主”思想到“梅普组合”时期提出的“俄罗斯保守主义”,从普京新时期官方正式倡导的“普京主义”到俄乌冲突爆发前夕提出的“理性保守主义”。俄罗斯30年发展走上了自己越来越熟悉的发展模式:从西方化到俄罗斯化。俄乌冲突后,在俄罗斯国家诞生1160周年的当下,普京着力构建俄罗斯的精神谱系,全力打造俄罗斯的“文化主权”。

    正是由于上述30年的发展历程,俄罗斯基于大欧亚的自我国际认同,30年来其世界秩序观表现为从融入西方到追求并立,从进取平衡到抵制转向。具体来说,独立初期对西方采取“一边倒”政策力求融入大欧洲,但由于北约东扩等因素,随着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担任外长主张多极化外交开始,俄罗斯力求采取全方位大国外交。由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下滑,政治动荡,全方位大国外交收效并不明显。普京执政之初,提出“有选择的参与”,采取实用主义策略,力求展现进取性平衡外交的成效。这一总体进程结束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俄罗斯国家发展进入“2014+”时代:抵制西方,转向东方。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进一步提出要区分对待“集体西方”,俄罗斯要融入的是“传统西方”,抵制新殖民主义的“现代西方”。“两个西方”概念的提出与俄罗斯向东看政策相得益彰。俄罗斯最终形成的世界秩序观为:延续了几百年的由西方主导的时代即将过去。建立于20世纪的现有世界制度不能反映新的现实,新老力量中心之间的冲突必然加剧。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需要能反映当前国际力量格局的、新的全球安全体系。


    三、小欧亚与俄罗斯国家安全

    从俄罗斯认知看,小欧亚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独联体是俄罗斯最大的国家利益。1995年9月,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第一次出台《对独联体国家战略原则》,实际上对独联体政策已经从“甩包袱”调整为力求主导。在这个文献中明确提出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切身利益区”,必须加强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主导作用。2000年6月,普京执政后第一份《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就进一步明确指出,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2011年10月3日,普京经历“梅普组合”时期第三次竞选总统之际,发表《欧亚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开宗明义地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认为一个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纽带。

    在小欧亚空间,俄罗斯面临与西方的结构性矛盾。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冷战后世界基本矛盾演变的产物。维护在小欧亚空间的势力范围,实现独联体特别是三个斯拉夫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重新一体化,是俄罗斯的基本国策。而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是使苏联解体的现状固定下来,因而高度关注俄罗斯动向,扶持反俄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以此将俄罗斯的势力遏制在其边界之内。俄罗斯与西方在原苏联地区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难以调和。

    在独联体内部,俄罗斯还面临“独与联”的矛盾,这也是独联体一体化本身的难题。从30年发展历程看,独联体内部各共和国互相分离是趋势,但它们在经济、军事、种族和文化等方面的联合的因素也仍然存在。与此同时,从俄罗斯自身发展看,俄罗斯还面临“俄罗斯世界”与“去俄罗斯化”即非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之间的难题。

    总体而言,大欧亚与小欧亚在俄罗斯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实现了对立统一。安全利益高于发展利益,这是由俄罗斯的国家特性决定的。一方面,独联体被俄罗斯视为最大国家利益所在,另一方面,控制独联体的任何举措,都会被西方视为帝国意识的复活和对民主制度的背离。作为对这一矛盾自嘲式的解读,苏尔科夫提出了“物理扩张论”。乌克兰危机后该理念更是受到极大关注,它意味着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矛盾很难解决且总是以各种方式出现。


    四、几点看法

    第一,大欧亚概念与俄罗斯发展道路密切相关,反映了俄罗斯的世界秩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发展历程,这与俄罗斯的世界秩序观相互关联,即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结束;现有体系不符合当今世界的现实;需要建设新的世界秩序。乌克兰危机实际上是过去俄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延续。

    第二,小欧亚概念与俄罗斯国家安全相互影响,反映了俄罗斯的欧亚秩序观。俄罗斯在小欧亚地缘空间的对外战略面临三组关系的挑战: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独联体内部独和联的关系及“俄罗斯世界”与“去俄罗斯化”之间的矛盾。

    第三,从大欧亚概念看,与西方首先是欧洲建立某种形式一体化关系的前景最终消失。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建立大欧洲的幻想破灭了,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孜孜以求地融入欧洲的发展道路的选择,从目前来看,未来一个较长时段内是不可能实现了,俄罗斯因此强化了向东看的政策。

    第四,从小欧亚概念看,俄罗斯对于欧亚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在下降。俄乌冲突后整个欧亚地区出现了很多热点问题。一是地缘热点问题激化。地缘热点问题一直存在,但是今年进一步激化,比如德左问题、纳卡问题、吉塔边界问题等。二是域外大国势力活跃。比如美国和土耳其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前所未有的活跃。“突厥语国家组织”也在积极发挥对欧亚空间的影响力。

    乌克兰危机引发欧亚空间演变,欧亚空间演变又促成世界秩序变革,而世界秩序变革将伴随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想)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