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颖:高校立德树人离不开道德人格建设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4/13/2023 9:39:13 AM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次浏览

高校立德树人离不开道德人格建设

焦丽颖


2023年04月13日 星期四  中国教育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方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德”背后更深入的人格基础,从根本上实现对大学生“德”的培养,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迈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方向。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在道德实践上的建设,更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和精神品质的人格建设。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德”背后更深入的人格基础,从根本上实现对大学生“德”的培养,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迈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只有了解道德的内在品质,才能培养道德的外化表现。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道德人格作为人们稳定而独特的道德心理品质组合系统,影响了人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方面面的表现,道德人格培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建设,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开展,既要注重时间上的远近,又要关注空间上的大小,从以下四个方面共同寻找突破点:


    第一,道德人格的建设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国的文化中蕴含了对德的多重阐释,当代道德人格培养必然要重视古与今的思想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人当下人格形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模式和价值观的内化,因此,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文化层面衍生出的道德人格品质进行教育,如对尽责诚信、利他奉献、仁爱友善和包容大度等善良人格品质的培养,并对凶恶残忍、虚假伪善、污蔑陷害和背信弃义等恶性人格品质进行预防。


    第二,道德人格的建设要注重现代化发展的适应。当今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的改变带来了社会特征的变化,不确定性、变化性、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流动和网络媒体的流行,当代青年群体在道德层面也相对应地发展出了新的心理品质,达到一种从传统的道德心理行为特性到现代道德心理行为特性的转换。因此,对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此基础上,关注现代化带来的道德认同变化和不同道德价值体系融合,以达到立德树人中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第三,道德人格的建设要注重中国现实的独特性。道德是基于人类长期进化和社会文化塑造出的不同社会规范,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累了独特的道德文化,突出强调以善为本、以德为先。伴随当下社会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现象,对道德人格的培养必然要体现出对中国文化里的道德更深的思考和理论建构。我们要以扬弃的眼光和姿态,理性判断西方道德理论可能不适合中国心理的文化隐性偏见框架,批判地看待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扎根本土,放眼世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道德建设话语体系。


    第四,道德人格的建设要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立德树人不仅要培养对他人有德、对社会有德、对国家有德的人才,也要放眼世界,培养对人类有德、能够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优秀人才。道德人格对于社会生存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在相互依赖的群体中生活,从而帮助人类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同时,这种对全球人类的认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利他性,这种双向螺旋式的相互促进,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


    道德人格在个人成长中具有独特的属性,影响着人们与道德相关的种种表现,甚至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对道德人格的建设,能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提供关键、可落地、可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