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4/28/2023 11:27:34 AM 来源:学习时报 0 次浏览

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王义桅 字数:4066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发刊之 学习时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一论述充分强调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要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理论支撑。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回答七个问题


  为什么?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关于大变局的时间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内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大变局。”“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市场国家实力不断壮大,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引起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三维之变:一是“近代以来”的观念之变——知识的世界观、方法论;二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体系之变——知识体系;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格局之变——知识范式。


  凭什么?中国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性问题,日益上升到解决人类问题。这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自信与中国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什么?信仰体系—知识体系—常识体系是人类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知识体系是连接信仰体系与常识体系的枢纽,着眼于从社会精英到社会大众的转变,从理性到感性,从习惯到自然,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依靠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谁?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揭示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依归。


  立足哪?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根基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怎么办?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首先是求同: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从器物、制度到精神,不断跃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别异:中国特色的现代化。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是破除西方中心论


  现代性一词与古典性相对应,源自基督教神学,其一是基于时间的线性与断裂性,其二是基于理性的运用,由此形成“两希文明”内部的古今之辨。


  西方化的现代化既带来了人类文明巨大进步,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又是一个工业化、科学化与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混合体,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残酷性,其成功的背后实际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西方学者也对这种现代化进行反思,认为其具有破坏性和不人道的一面,并导致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消失,造成“单向度的人”。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神话。中国式现代化以生态文明、数字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互联互通的伙伴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化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性


  中国是文明古国、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三重属性,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西方开启的现代化,由果溯因,将现代化定义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否定了其他文明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这种倒果为因的叙事,鼓舞了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并且以文明复兴扬弃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的文明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的奇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西方人说自己“入乡随俗”,但对他人或他国行的却是“照我说的做,不要学我做”。结果,有着宗主国崇拜的前殖民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纷纷陷入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鲜有真正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打破了这一神话,鼓励各国成为自己,命运自主,还原了人类现代化的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突破工业文明瓶颈和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等于工业化、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全面超越,突破了工业文明瓶颈,倡导生态文明,拥抱数字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学习借鉴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开创了文明古国、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新范式,而且以“苟日新日日新”的文明底蕴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创人类共同现代化、包容性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实践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结果与集成。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鲜活个案。


  现代化是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以现代(先进)—落后、文明—野蛮的二元叙事,乃至形成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进化说辞。二战结束后,美国崛起为全球霸主,欧洲中心论为美国中心论取代,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国家叙事取代欧洲的现代化叙事。作为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与人类现代化相对应的更具包容性的叙事,而非仅仅与西方现代化相对应的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呼吁我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史重述人类现代化史。重塑全球政治生态体系,自信自觉地开展现代化的战略叙事。我们需要化旧知、求新知、致良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学者持续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