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内涵 打造贯通大中小学思政金课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11/2022 8:30:53 PM 来源:光明日报 0 次浏览
丰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内涵 打造贯通大中小学思政金课
作者:徐川《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1日 14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强调,“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为我们打造贯通大中小学的思政金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从理念上和实践中找准问题,找准方向,从“大中小”和“一体化”两个维度同向发力。
思政课虽然在大中小学都有开设,但是这门课程要想真正上好,就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党全社会共同办好思政课”。“大中小”是全员的“大中小”。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中讲,还要在生活中讲,在社会中讲。用最鲜活的案例讲述最生动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社会共同为办好思政课创造条件、贡献力量,将红色资源、“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平台等充分利用起来。“大中小”是全过程的“大中小”。思政课除了大中小学的课堂,前端延伸还有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后续延伸还有社会教育。在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高校学生的很多思想问题,追溯到最后会发现多数与家庭问题相关。走进思政课堂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之前的人生经历已经涂满了底色,打好了草稿,高校不是孤立一环,不是从头开始,无法推倒重来,更不能另起炉灶。“大中小”是全方位的“大中小”,打造思政金课需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开展好思政课。因此,校园也是精神家园,食堂也是思政课堂,操场也是思想赛场,跑道也是人生大道。开展好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平台、素材,从多个角度多元发力,以营造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学生上好人生思政课。
另外,要真正做到“一体化”。就是说,我们所要达到和追求的“一体化”应该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次分明、前后衔接的一体化,是真的一体化,不是假的、虚的或者空的一体化。
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来看,各地区实际开展情况和开展程度不尽相同,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还有待完善和提升。比如说,从教师来看,我们要看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够,语文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现象不在少数,在一些区县学校,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初中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有专职教师,但是人手非常紧张,代课现象现实存在,教师学科背景也比较多元。比如说,由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的区分依然有空间,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依然会使用跟大学同样的情境来呈现相同主题的内容,重复在所难免,学生前后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三五遍,区分度却不高。再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还面临协同育人平台搭建的问题,当前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老师分属不同的具体主管部门,要想实现不同学段不同层级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涉及所教科目老师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协调,还涉及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结合现实来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多维发力,同向同行。
理念的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破解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思政课教师需要将各阶段的课程理念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将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起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标准的一体化。各学段之间的思政课课程标准,既要有所区别,又要紧密衔接、逐级递进。理想的一体化标准是拾级而上、螺旋上升的,低学段的课程标准是下一学段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下一学段的课程标准是上一学段课程标准的延续、提升和升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又要关注在这些背景下生长的学生的新变化。不同学段课程要求有所区别,考察重点和考核方式也要有所区别。如果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超出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会过于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低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又会显得简单、幼稚,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深度思考。
教材的一体化。教材内容要设置好学生需要学、喜欢学、学得懂的内容。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之间存在“讲了又讲”的情况,有些是“无效重复”。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不是完全接续的,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一些内容,又会出现“讲都没讲”的情况。有些重复从纵向上看,存在于大学与中学思政课教材之间;从横向上看,存在于同学段课程之间,比如大学思政课的几门必修课教材之间。因此,在统一备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的编写上,也应当对各学段相关重复内容给予说明或提供教学建议,为思政课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必要指导。
教学的一体化。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具体来说,还有“播种育苗期”“萌芽发展期”“茁壮成长期”等的细化区别,我们应立足不同学段,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学习特点,围绕不同定位和功能,讲出不同的层次、意境和水平。要重视各学段教学的“接力区”,要“瞻前顾后”、衔接得当、平稳过渡、螺旋上升,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引导学生在横向上拓宽知识面,在纵向上加深思想深度。从个人的道德品质到家国情怀,从社会的简单规则到发展规律,从世界的丰富多彩到内在本质,在推进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培育真实、立体、生动的学生。
师资的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沟通协助,联动共建。需要通过组织培训,让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都能够拥有“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维理念,帮助思政课教师们做到“头脑中有想法,组织上有章法,行动中有方法”。通过相关培训,或者开展“面对面”备课,“手拉手”研讨,“心贴心”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们到不同学段的课堂感受不同的教学氛围,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有机会坐到一起,通过开展多重师资培训活动,帮助思政课教师一体规划、一体成长。也可以通过开展多重师资培训活动,帮助思政课教师“开眼界”“补短板”“扬长处”,来建设理念更为科学、知识更为丰富、技能更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机制的一体化。从一体化建设机制的角度来说,可以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协同教学展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科研协作机制、交流研修机制、学科培育机制、教学改革机制等。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共同组建一体化教研团队、一体化网络课堂、一体化资源数据库等,实现科研互通、教学互助、资源互享,以达成思想共识、学术共荣、实践共行。还可以通过创建各层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研修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机制体制平台一体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思政课教师,通过多方发力,共同提供最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思想成长的思政滋养。
(作者:徐川,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