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龙:新时代如何传承创新大学精神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21/2022 6:27:29 PM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次浏览

新时代如何传承创新大学精神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中国教育报

陈国龙


    大学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锤炼品德的重要体现。它源于大学文化但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文化,是高校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品质和精神特质的重要体现,是大学成风化人的根本。大学精神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师生言行与价值观,对维系大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一所大学的精神产生于其办学的历史,因各校办学特色与发展使命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大学精神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丰富“时代内涵”,与高校当下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当下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以福州大学为例。1958年,为满足福建省经济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学校应运而生。在建校64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三种精神”始终与福州大学的发展定位和使命担当紧密相连,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赓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筚路蓝缕敢闯会创。对于64年前的福州大学来说,艰苦奋斗意味着在福州西郊的泥泞荒原上垒土石、建校舍,以延安抗大精神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艰难创校。在这一过程中,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福大人,不畏艰辛、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

    此后,吴敏生老校长带领学校师生艰苦创业,学校从地方高校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高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付贤智白手起家,创建了我国首家光催化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作为学校的领头雁,他带领福州大学加强内涵建设,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进而向世界一流迈进,开启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一大批来自福州大学的科技工作者,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开始了任重道远的“二次创业”。学校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抢占柔性X射线成像产业的制高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新时代的创业精神表现在人才培养上,又意味着学校将立德树人融入“双创”教育,激发学子敢闯会创的改革魄力,成功培育出一批优秀创业项目。

    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是以卢嘉锡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留给福州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大批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是学校作为高等学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生命线,也是学校发展壮大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有力保证。

    作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高校,学校双管齐下,坚持在科学研究上“严”字当头,在服务社会上“实”字把脉。学校始终秉承建校宗旨,立志为国家战略、区域需求、产业变革作出更大贡献,以高水平的知识、人才、技术带动区域人才链、创新链、融合链的高质量发展,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打造高校与社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

    学校围绕地方特色和产业布局发展学科,通过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工程、科技企业孵化工程、服务八闽工程等,加强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的协调衔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近年来,社会服务广泛开展,校地合作蓬勃发展,学校获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与20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合同3100余份。光催化科研团队研发出国内首款冷链病毒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工业催化团队突破了“氨—氢”能源循环的关键技术瓶颈,发展了集绿氨、氢能产业于一体的万亿级产业链。绿色石油化工团队首创的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降烯烃GARDES工艺技术成功应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创效约百亿元。他们是新时代福州大学严谨求实治学精神新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传承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建设世界一流东南强校。学校著名催化剂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四十多年如一日潜心钻研,研究出多种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化肥催化剂,为我国化肥工业提高产量和节能减排作出了杰出贡献。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今天,重温魏可镁院士的拼搏精神,对于新时代福大人来说,是在迈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敢于与强者比高低的昂扬斗志。作为福建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提出了“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目标。学校找差距、强优势、明路径,把争列2—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作为“十四五”的“一号工程”全面推进。

    一流大学建设不是单方面的一流,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学校提出了以“一流的党的建设”为引领的“11个一流”总设计图,确定了“1445工程”和相对应的百条攻坚任务,提出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不仅要有一流的物质条件,更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将新时代“三种精神”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当代再深化,作为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心工作,汇聚干事创业、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坐标和方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通过传承创新新时代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价值体系,挖掘新内涵,赋予新价值,激发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