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清: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8/2022 4:40:39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
2022年10月20日 13: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晏清
关键词:区域国别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晏清 通讯员 闫伟)9月28日,“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目标与推进路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讲座有由西北大学和中东研究所共同主办,是“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四十一讲
本次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主讲,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和中东所师生近200名听众以线下与线上的方式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教授发表致辞。他介绍了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现状,并期望西北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此后能够继续以聚焦地域为特征,在已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进展。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致辞 主办方供图
讲座伊始,刘鸿武简要介绍了非洲区域国别特色学科建设对浙江师范大学自身发展的贡献,并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是“国家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刘鸿武认为,区域国别学首先是一门作为知识载体和认识工具的大学学科,比较重视专业性知识思想形态的地域适应性和时空关联性,因此大学需要将其建构成一个能够落到实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性与适地性都极强的知识体系。这一学科设置应该服务于人的认识活动需要,使人不被学科束缚或支配;从区域国别学的集成性和整体性而言,该学科应“分科而治”、“整体而立”。一方面将知识分科归类,提纲挈领地把握它们的异同;另一方面要看重各个学科之间的统一与联系。
其次,区域国别学科对中国区域学知识与学术传统有所汲取。中国传统学术重视领域划分与综合把握,具备文明发展的时空意识与历史地理的治学传统,强调学以致用和尽心济世。刘鸿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区域研究的知识体系建构传统与演进过程,重点指出了一线调研和田野调查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区域国别学科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区域学”与“领域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不断进行综合与贯通。此外,由于该学科是一门集成学科,具备多样性,因此各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往往是研究取得进展的突破口,作为现代中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区域国别学必将经历中心化-边缘化-再中心化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过程。
刘鸿武总结道,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面临着六大困境,即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专业化的基础研究支撑;缺乏机制化、机构化、实体化的专门科研机构;缺乏专业化的学科与学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缺乏专业性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建设与持续支撑;缺乏畅通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与交流协同管道;缺乏政企社学商之间的整体协同与统筹安排。他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例,介绍了如何完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组织智库论坛以加强民间与政府、中国与对象国对话等应对措施。针对如何推进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建设这一问题,刘鸿武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采用以学科建设为本体、以智库服务为功用、以媒体传播为手段、以扎根一线为前提、以中外合作为路径的“五位一体”推进办法。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做讲座 主办方供图
讲座最后由王新刚和韩志斌分别作点评并以一段介绍非洲文化的短片结束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