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文明与全球教育变革,这场比较教育学术年会举办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21/2022 7:08:34 PM 来源:第一教育 0 次浏览
关注生态文明与全球教育变革,这场比较教育学术年会举办
白羽 第一教育 2022-11-21 19:41
11月18至20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年会以“生态文明与全球教育变革”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办。
与会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围绕“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与前瞻”“生态文明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重塑”“生态正义与各国教育政策趋势”“生态文明与各国教育实践创新”“生态文明与中国教育经验传播”“生态文明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主题分享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
比较世界,建设美丽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重要话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本届年会对于推动生态文明智慧与教育理论的深度对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人类和生态环境是无法割裂的,生态教育理念与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完全契合。我们要加快构建生态教育学科体系,使学生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共同构建一个清洁美丽、和谐宜居的地球家园。
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指出,在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背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大计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在致辞中就比较教育学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比较教育的开展要立足中国,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为世界贡献智慧;同时,研究要更加关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来看教育的变革发展。
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根本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延平在题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正义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的主旨报告中反思了现存教育中的问题,并从课程和评价两方面阐释了教育回归生态正义的途径。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中的拔尖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才强国要求,厘清“拔尖人才”的概念。张民选比较了不同国家的资优人才培养政策,就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出深刻见解。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施晓光教授作了题为“国际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等教育使命”的主旨报告,从梳理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入手,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分析阐释了当下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雪萍教授作了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的主旨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就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重要见解,指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饶从满教授作了题为“比较视野下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与课题”的主旨报告,表示要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的特征。饶从满厘清了教师教育“质量”和“体系”的内涵与维度,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见解。
天下课程,生态教育的大国担当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坚教授作了题为“走向大国的文明生态教育”的主旨报告,指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实现大国文明生态需要发挥新时代教育使命,通过加强文明生态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助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作了题为“天下课程:生态文明时代教育的四个维度”的主旨报告,指出生态正义是人类的新转向。彭正梅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的四个维度,指出核心价值要落实到核心课程中,并提出建造一个基于“四个正义”的“天下课程”,融中国之体与西方之用。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早明教授作了题为“国际生态学校发展理念的历史逻辑”的主旨报告,阐明了国际“生态学校”实践的背景与理念,聚焦东南亚国家“生态学校”实践,为我国“生态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健生教授作了题为“课堂生态系统功能结构之解析——一种比较教育的视角”的主旨报告,论述了课堂功能系统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将课堂系统分解为目标、任务和动力系统。马健生指出比较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探索路径,能够发现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有意义的理论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