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七大新机遇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1/9/2022 10:45:35 PM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0 次浏览
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七大新机遇
2022-09-23 22:48 来源 | 综合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发布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变革期,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面临重要机遇。《21世纪的未来教育》一文中刻画出“移动设备、泛在学习,社区群组、群智学习,家庭大屏、健康学习,翻转课堂、互动教学,教练辅导、启发式教学,在线跟踪、个性化教学”的智慧教育场景。自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年)》以来,过去十年间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推动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模式 等方面起到关键引领作用。教育行业正面临深度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本白皮书将呈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全景,并抛砖引玉的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供业界一起讨论,共同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本报告提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
1、教育新基建
教育新基建将对教育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高效配置、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拓展,涌现出区域治理云平台、校园大数据平台、高清远程互动教学、视频安防监控、VR/AR/MR沉浸式教学等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其中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区域治理云平台成为重点方向。当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面临智慧教育的升级挑战,由于学校规模有限、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设统一智慧教学和智慧评价平台是未来趋势。例如,建立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汇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数据,支撑区域教育科学决策;聚合各类教育工具及内容应用,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实现高质量优质资源共享;探索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基于区域治理云平台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
2、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OMO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借助以VR、AR等技术构造的虚拟教学空间,还可以创建虚实相融的沉浸式教育实践场景,推动教育方式变革发展。OMO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方式等的限制,打通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全场景的学情数据,使得线上与线下不再是平行的学习场景,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将线上与线下的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重置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伴随在线教育行业的持续规范发展,OMO教育模式将回归到教育教学的本质,提供数字化的学习服务与体验,通过数字技术明晰孩子画像,在线下实施精准教学引导孩子个性化成长,达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目标。
3、技术赋能教育可信测评
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育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成为可能;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教育结果的考察,传统教育的结果评价常采用课程测验、考试等形式,但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帮助下,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成为可能。从评价对象来看,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而是拓展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等。学生评价侧重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分析,教师评价侧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模式改进,学校评价侧重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教育质量评价则侧重于的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等。从评价方法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等技术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性,使学生知识测评和能力评估向过程性、动态性、高阶性、综合性转变,有助于促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的实践探索,评价方式更加精细多元。
4、课后服务与协同教育
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强调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内教育效率与质量,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保障教育公平将成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双减”文件中提出人工智能诊断、学情分析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向,对于推动智慧教室;课堂、区域教育治理平台、AI教师智能助手、课后服务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教育均衡、学校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缓解家庭焦虑、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三点半课堂”、 “四点半课堂”、 “5+2” 模式课后服务等已逐步在各省市落地。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整治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主要方向。以深圳为例,截至2021年7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73%的小学生、83%的初中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各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当前实践表明,以素质课程进校园为切入点,面向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提供“一站式课后服务平台+优质内容”模式将是重要趋势。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还将成为助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发展的有效帮手,通过智能系统形成教育闭环,解决以往家校社合作中教育场景分离、信息不对等、合作沟通不深入等问题。一方面,利用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实时收集、分析、报告学生学习数据,管理家校社合作共育过程,评价和总结家校社合作共育效果,降低家校社沟通成本。另一方面,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校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用户群体开发家校社合作终端,可以拓展家校社共育信息服务渠道,达到家校社默契配合与因材施教的效果。
5、未来学校与智慧应用
当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面临智慧教育的升级挑战,建设未来学校、开展智慧教与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依托新一代智能技术,包括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智慧治理云平台、校园大数据平台、高清远程互动教学、视频安防监控、VR/AR/MR沉浸式教学等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对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要素进行全程重构,助力实现智能时代的育人目标。
未来学校也为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支撑。对学生发展来说,智慧学习空间能够提供多元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还能根据学习者画像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服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发展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对教学管理来说,智慧学习空间能够帮助教师精准备课、实现差异教学、帮扶个性辅导、提供教学全息画像、推动育人综合评价,同时还能建立师生数字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为教学决策提供支撑。对教师教研来说,智慧教研平台能够进行教师画像,对教师行为特征进行客观表征、准确发现、动态预测,既有助于教师自我诊断、评价教研绩效、反思教研过程,也有利于教育决策者对教研活动的循证管理和监控。
6、信息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其中,教育起点公平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从配齐资源到转变为精准配好资源;教育过程公平从有效教学,到转变为关注实现高效教学;教育结果公平关注教育主体的差异性,从个性化教育到实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解决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提供赋能。一是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二是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
7、无边界学习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培养,校园边界、学科边界、现实边界等限制影响教育本质发挥,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突破学习边界限制成为可能。一是打破校园边界,以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社区平台交流等新的学习手段促成新的学习场域,形成泛在学习交流社区,注重以学习者为核心,打破传统以教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打破学科边界,适配工业革命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科体制需要做出调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突破性、颠覆性创新体现出多领域和多学科交叉特征。以跨学科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兴起,无学科边界的知识生产更具生命力。三是打破现实边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由传统的以“物理空间”和 “人类社会”为主的二元空间逐步进入了 “信息空间”- “物理空间”- “人类社会”所构成的三元空间 , CPSS的出现必然深刻影响人类学习的模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边界的学习正在实践,可以预见的是,在混合智能、脑科学技术、认知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刻影响下,学习科学将会产生新一波革命。
以下推荐华为发布的报告全文,供行业参考。
回复本订阅号智慧城市行业动态” 数字教育0923”,可 下载本文献。
来源 | 综合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发布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 数字经济一线/邱峰
审核 | 数字经济一线/张祥
投稿 | 收稿邮箱SmartCityOf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