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守教育初心 勇立潮头谱报国新篇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东南大学落地生根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2/5/2022 9:17:47 AM 来源:光明日报 0 次浏览
砥砺深耕守教育初心 勇立潮头谱报国新篇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东南大学落地生根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孙艳《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5日 05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东南大学】
党的二十大精神如浩荡东风,吹拂着东南大学校园。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东南大学先后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等,制定实施《东南大学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订阅发放学习辅导资料,组织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学习培训。全校师生充分利用理论集体学习会、主题班会、年级大会、“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渠道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主题党日活动、红色研学等各类活动也有声有色地举行。
大家一致认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书写复兴新征程的东大篇章。
学习热潮再升温: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这是一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宣讲,具有针对性、务实性和有效性。”近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苏省委宣讲团在东南大学开展专题宣讲,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校内宣讲团成员赵宬斐在现场聆听后,深受触动。为广泛开展学习宣讲、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学校已成立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内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包括思政课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及优秀教师代表、智库专家代表、优秀辅导员及其他教师代表、优秀学生代表等共计88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讲20余场,累计覆盖受众一万余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党的亲切关怀,让许多像我一样来自边疆小城市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在全国一流高校求学的机会。”医学院本科生卡得热亚·阿不都赛米说。大会召开当天,分布在全校520个会场的350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了开幕会直播。
11月上旬以来,东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以一场又一场符合青年特点兼具理论深度的专题报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我要将青年开创事业的个人之梦想,融入国家发展、人民需要!”建筑学院博士生金辉说。
东南大学重症医学团队坚持做好抗疫工作,在保障江苏本土疫情救治需求的同时,派出多名专家作为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赴外地支援。医生们通过收看电视节目、阅读学习材料、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加坚定了我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使命!”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的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坚持用微微荧光点亮璀璨星河。新疆石河子一五〇团中学的学生们在东南大学支教成员的组织下,通过手抄报、图片视频展、朗诵比赛等方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孩子们的作品质朴而率真地表达出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之情。
脚踏实地抓落实:一个个具体破题、一点点扎实推进
“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既是奋斗召唤,也是前进号角。学校要聚力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光荣使命任务,充分理解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和要求,一个一个具体破题、一点一点扎实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说。
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铁——京张高铁的空调系统里有一块小小的芯片,它也应用于新一代智能电表中。这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锋教授团队打破欧美垄断,为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战略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要做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让学生在高水平平台提升创造力。”孙伟锋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11月18日至20日,东南大学联合10家全国一级学会共同主办“第三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11月20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揭牌成立,这是学校瞄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前瞻性布局学科新增长点,满足社会对智慧交通系统规划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月,学校王炜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多网融合与多任务协同的综合交通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聚焦绿色转型、智慧交通发展,获2022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1月初,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助理研究员张浩与其合作者在国际著名数学期刊《德国数学年刊》发表重要论文。11月12日,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2022年“强国青年科学家”获得者柴人杰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表研究文章,揭示耳蜗衰老机制。
国之所需,吾辈所向。打造国之重器,铸造科技丰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一直是东大人的不懈追求。近五年,东南大学累计到款科研总经费、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发明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均居全国前列。一个个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现场,都活跃着东大人的身影,他们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奋力拼搏!
斗志昂扬开新局: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10月初,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东南大学启动了以“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党的二十大更加明确了谱写育人新篇的核心命题,学校将以一流人才队伍构建一流的教学、科研、学科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独特的东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加坚定了热科学实验室秉持‘科研奋斗,爱国奉献’这一强大的精神信念。我们团队研究生中党员占比近80%,团队平均年龄25岁,研究方向更是瞄准事关国家发展安全的痛点难点。”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郝梦龙自豪地介绍。
听党话、跟党走,是东大青年的信仰追求。日前,学校已组织开展对自编教材、相关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的系统修订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分专题、成系列地开展集体备课。11月中旬,东南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顺利举行,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青年学生讲通、讲懂、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站在东南大学十年发展成就展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艺彤向同学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取得的成就:发展党员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多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东南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东大担当,从评价体系到价值导向、从指导方针到发展战略,都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重大关切、服务产业重大需求,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党的二十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孙艳)
向着“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目标前进
讲述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宋爱国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5日 05版)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备受鼓舞,思绪万千。作为高校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将优秀人才的培养作为第一任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做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领路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十年砥砺奋进,我们既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我们团队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我所在的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在1960年就曾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机器人,实验室的老一辈科学家查礼冠教授、黄惟一教授等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科技事业、为人师表的事迹一直激励和影响着我们。回顾过去十年,团队传承着老一辈教师“立德树人、科技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高水平优秀人才培养的路径,建立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探索前沿的科学视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这十年我们为航天五院、八院、九院以及中电集团28所、14所、55所等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科学研究是高校老师的重要任务。这十年,我们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课题50余项,以及航天五院等单位的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解决了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我们研制的多维力觉传感器、力反馈手控器、人机交互遥操作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种空间机器人工程任务中。
我们继承了前辈创始人的优秀拼搏基因,“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拼搏奉献精神持续传承。我们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重大科研任务锻炼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团队现在已形成由60后、70后和80后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创新群体,并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奋斗、止于至善。“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本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