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北京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7/2023 4:33:52 PM 来源:光明日报 0 次浏览
培养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北京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杨阳 薛浪 邢华超 本报记者 陈鹏《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6日 05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科技大学】
“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时代交给我们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党的二十大,风华正茂!二十岁的我们,青春洋溢!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激荡着奋进新征程的力量。”
“在新征程上,只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奇迹。”
…………
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学思践悟的深刻体会,也是迈向新征程的铿锵誓言。
两个多月来,北京科技大学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全校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建设人才高地。”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
坚持学思践悟 凝聚奋进力量
2022年10月16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基层组织集体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动情地说,“我深深感到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和自豪。我将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助力科技强国梦、制造强国梦早日实现。”
2022年10月25日,北京科技大学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并对学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动员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相结合,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坚持特色、争创一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秋曼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至今,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坚持“自学—导学—辩学—践学”四学机制,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学校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组织深度学习。统筹推动、以上率下、组织传导,各单位各部门通过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支部书记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以学促行 做到知行合一
2022年10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全体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课教师宋伟说,“我们要在讲准讲透讲活上下功夫,要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抬起头来、听得进去、入脑入心。”
北京科技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鼓励各专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北京科技大学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组建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师生宣讲团。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宣讲团,并于2022年11月4日举办了首场宣讲会。“宣讲很生动,紧紧锁住了大家的注意力,理论高屋建瓴,例子鲜活生动,让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强珺说,“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时代交给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2022年12月6日,远在甘肃省秦安县的学校驻村干部高龑,在线为数理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他说:“十年前我和大家一样在北京科技大学读书,十年来我见到了国家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我们全面脱贫,实现小康。我们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也希望大家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北京科技大学发挥平台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在《思想教育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相关学术期刊开设专栏,组织教育系统党的二十大代表、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形成系列成果。
聚焦“四个面向” 求实鼎新谱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卡脖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培养大人才,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紧密结合,在“钢铁报国”“科技报国”中体现了北科大担当。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邢奕主持完成的“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多功能耦合超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钢铁污染防治技术从跟踪引进发达国家到自主创新、逐步超越和引领全球的跨越式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智勇主持完成的“工业承压管道环境敏感断裂理论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聚焦承压管道设施环境腐蚀断裂防控领域重大需求,创建了环境敏感断裂非稳态电化学理论,形成了环境断裂快速评价和防控方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二元法设计原理,发明了系列耐环境断裂型新钢种;发明了环境断裂早期诊断、原位修复、高效评估、高效治理新方法,集成建立了智能处置平台;制定、修订了四项国家标准。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南中轴”、冬奥会赛区等标志性区域,以及京张高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北京上百项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项目成果为破解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示范。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说。
(本报通讯员 杨阳 薛浪 邢华超 本报记者 陈鹏)
努力开创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中国赛道
讲述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廖庆亮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6日 05版)
党的二十大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胜利召开,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和科技一线的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光明。
我于1999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工作、生活了23年。“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是北科大这片热土一直浸润和印刻在一代代北科大学子身上的科技报国精神。北科大是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在波澜壮阔的钢铁行业发展历程中镌刻了浓重的笔墨。
我所在的材料学科,孕育了新中国第一个金相热处理专业和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的壳体材料,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70多年来,北科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攻克我国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成果服务于北斗、嫦娥、天宫、张衡、天问、蛟龙和“两机”专项等重大工程。
立足机遇看挑战,立足成就看成因。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传统赛道上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科大教授张跃带领我们团队立足机遇、直面挑战,努力创造中国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积极推动创立与硅基技术融合的二维材料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新赛道,奋力抢占未来战略科技的制高点,为我国实现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从“受制于人”向“战略反制”的变革性发展贡献着北科大智慧。
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铸科技强国。我将继承和发扬好“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主动肩负起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重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守育人初心,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仍萦绕在耳畔,这是定心丸、更是奋进的号角,我将继续怀揣追求真理和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信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勇毅前行。
(本报记者陈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