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谱写新时代留学报国华章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2/24/2023 3:22:10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谱写新时代留学报国华章

2023-02-24 作者:吴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1949年底,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次年,26岁的朱光亚踏上归途,成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核武器的先驱;32岁的程开甲谢绝导师挽留,毅然决然告别英伦三岛,返回祖国,隐姓埋名参与“两弹一星”事业……

  拳拳报国志,悠悠赤子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就开始陆续选调留学归国人员。至20世纪60年代初,共有2500名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轮回国潮,大批留学人员成为推动我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2月19日,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上,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再聚首,分享他们留学报国的经历和感想。

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明确“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同时,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引才项目竞相发力,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大幅提升吸引力,涌现出一批出国留学支持力度大、来华留学吸引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院校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潮澎湃而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总计有365.14万留学生完成学业、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留学人员寄予厚望,多次回信肯定他们心系祖国、报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勉励他们早日用所学所得报效祖国和人民。“留学是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开放包容的重要体现。”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利民表示,从全球看,留学活动是世界紧密联系的 “金钥匙”;从中国看,留学事业是新中国不断融入世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 “助推器”。

  百余年留学史与中国现代化紧密相连,既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也记录着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懈尝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留学人员作为人才生力军,理应走在前面、作出表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表示,海内外留学人员要厚植爱国情怀,坚守报国初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要牢记“国之大者”,求真务实做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努力把名字镌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奋斗史册上;要坚持自信自立,积极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理解和认同。

  广大留学人员身体力行,努力当好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代晓蓉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归国后一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借鉴西方技术方法,以符合当代审美为主旨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杨曦婷则一直用音乐舞蹈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际交流。

  “做好高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对于新征程上引领留学人员爱国奋斗、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旭表示,广大留学人员要初心不改,赓续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要奋斗不止,激发创新创造蓬勃动力,把世界眼光与中国国情、把国家所需与自身成长紧密结合,助力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笃行不辍,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主动肩负起“民间外交使者”的光荣责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提出,要加强对留学归国人才的政治关注、组织关怀和生活关心,引导他们传承好、弘扬好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要突出平台建设,优化引才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以开放大格局构筑发展新优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精准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以教育之力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当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方面,广大留学人员既有国内成长经历又有海外生活体验,既有广泛的国内外人际关系又有丰富的不同文化交流经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要多层级讲好中国故事,不同主体要通过主流媒体、主体外交、学术话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发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提出,大国智库要回归“思想库”的首要任务:智库不只是内参写作,更要做好国际传播。中国步入全球强国时代,中国智库要有全球运营能力,智库学者要克服慵懒、恐惧、桎梏,重新发现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涵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要“接地气、有灵气、扬正气”。接地气是指了解受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讲述;有灵气是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走进人的内心;扬正气是指把中国好的故事通过留学归国人员的口和笔展示出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表示,在新的国际传播形势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不光要提升中国形象,还要思考如何为全世界提供数字基础设施,真正让我们的国际传播走出依附模式,打造出真正为全人类所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留学题材的纪录片多层次建构集体记忆,助力国家认同,彰显中国精神。纪录片如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绕不开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亚奇提出,今日之中国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今日之世界是中国人之世界,也是地球人之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摆脱给自己人讲自己故事的惯性,强调情感传播问题,让个体登场,关注人本身,生死爱恋、悲欢离合、奋斗希望是没有民族国界肤色之分的。回归人本身,传递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故事才具有世界意义,才能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讲故事不是一个任务,它是自觉自发、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它建立在真挚朴素的、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上,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认知和感悟之上。”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表示,讲中国故事要双向对话,要在了解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了解其他文化、其他文明,这意味着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

  与会学者就留学人员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达成共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云松介绍,这个共识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上争做表率,全方位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扎根中国大地,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争做表率,以扎扎实实的原创研究解决中国问题,讲好中国学术故事,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上争做表率,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留学报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黄琲)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