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国: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3/7/2023 2:35:33 PM 来源:光明日报 0 次浏览
【代表委员说】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新征程新起点,对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要求,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根本是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型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要紧紧围绕核心使命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系统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为牵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高水平学科和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学科建设系统性,持续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特别是针对现实问题解决,培育形成若干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生长点,推动学科和学校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学术前沿上下功夫,瞄准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基础理论、重大理论的创新突破。
建设高水平人力发展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精准引培一流师资。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健全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在这方面,北京工商大学坚持“商科做强、工科做精、工商融合、双轮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在工商融合、商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创新改革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切实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本报记者晋浩天、崔兴毅采访整理)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7日 07版)
【代表委员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的视域加以审视,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了现代化最终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必然内含着人精神世界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生动展现。
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因此,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深入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切实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扎实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栏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2023-03-06 作者:查建国 陈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梅兵(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铸魂。当前,提炼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正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锻造强国之师的内在需要,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要,也是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处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期。我们要提炼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其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之魂。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抓紧凝练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推动形成教育界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师筑牢精神支柱。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采访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