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互联网价值增量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3/9/2023 3:52:19 PM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次浏览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互联网价值增量
2023-03-09 作者:张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了解信息、接受教育、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新时代网络思政育人从传统“实体领域”延伸至“虚拟领域”。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各大高校已经非常普遍,各高校都在寻求“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突破。通过网络思政教育,落实“四史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0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的新特点,探索高校依托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对策,从而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最大增量。
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00后”大学生伴随着网络长大,是网络虚拟世界的“原住民”,现实生活与网络虚拟世界对他们产生了双重塑造作用。为深入了解互联网环境下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课题组在全国八所电子信息类高校收集了1600份学生线上调查问卷、400份学生线下调查问卷,召开了10次青年学生座谈会,探究网络视野下的青年学生思想状况。
“00后”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具有闪光点。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开阔的视野,对社会的认知逐渐趋于理性,思想富于变化,敢于创新,渴望能够有一番作为。“00后”大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不断丰富知识广度,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会通过网络向他人倾诉,以期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关心和安慰,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同时还可以看到,网络社会背景下“00后”青年学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他们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网络世界的依赖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被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迷惑以至于产生消极的思想观念。二是政治思想不成熟。他们受占据微博热搜的娱乐新闻影响较大,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有下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知晓重要时政信息基本是通过软件推送,并非主动自觉关注时政信息,缺少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三是心理问题凸显。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作品对青年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导向,往往使其表现出利己主义,缺乏集体意识,容易沉溺于各类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四是网络辨别能力缺乏。网络语言在新时代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对其思想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语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自我认知。此外,网络环境特殊的隐匿性和虚拟性,让部分青年学生容易被不良言论蛊惑。五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容易沉溺于享受抖音等短视频类快餐式文化,寻求虚拟世界的满足和快乐,消耗专注力,甚至难于区分网络与现实。六是缺少学习探索精神。青年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知识缺乏权威性和可靠性,可能导致学风浮躁。
提升思政成效的新媒体路径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的闪光点和问题与新媒体密切相关。提升思政工作成效,需要对症下药,通过吸引、服务、表达、引导“四位一体”的方式,分模块、分类别、多层次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依托网络平台,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思政教师可以打造个人主页,将富含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发布于相关平台,拍摄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视频,定期上传,方便师生学习,稳步推进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反馈教学成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的主题活动,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宣传效果,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艰苦奋斗的学习精神。开展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通过服务师生的沟通平台——“i学习”,加强学习管理,强化学风督察制度,完善晚自习制度,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完善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畅通学生学习诉求渠道;为学生提供竞赛信息和师资库;开展学业规划专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给予反馈, 更好地协调师生间的管理教育模式。
推进日常管理,树立集体主义意识。除了微博、微信、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台,易班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其他平台相比,更能保障学生个人隐私,学生信息仅由学校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易班使用的主体人员,易班的数据信息系统是他们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通过完善功能、优化服务,有助于增强易班用户黏性。让学生主动去使用易班系统,所有的记录和信息形成网络社区中相关个体的集体记忆,以这种记忆为基本单元进而形成对于学校、 班级、社群等集体的认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
创作网络作品,弘扬传播良好风尚。可以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鼓励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作品,鼓励学生由观看者转变为创作者,获得被关注感和满足感,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认同感;建立“辅导员抖音工作坊”,通过抖音发布短视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风建设,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青春热情和才华魅力。
突破教育瓶颈,打造规模生态效应。高校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内容,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需要突破其主流内容上的两大瓶颈:一是大力增加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内容,二是增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
引导学生发布属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内容,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打造规模生态效应,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在横向和纵向上产生联动效果,横向上多个高校进行统一联动,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带动周围高校形成区域效应。通过发布弘扬正能量、传播红色基因的短视频内容,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发展成果,打造形成系列视频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思想成长和学校发展历程,增加学生的校园认同感。
高校可紧扣时代主题,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扩大网络思政工作平台的覆盖面和作用力,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易班等网络媒体平台创作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作品,形成宣传合力,持续扩大网络思政教育传播的影响力,实现网络育人。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网络舆情背景下‘00后’思政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境及路径建构”(2019SJB03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