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明明 郑应梅:大学治理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建设路径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3/15/2023 7:47:25 AM 来源:光明日报 0 次浏览
大学治理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建设路径
作者:吉明明 郑应梅《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5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大学治理文化。重视培育大学治理文化,既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共识,也是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国大学治理应以文化治理为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寻既适宜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特点,又符合大学组织文化共性的治理机制。建设大学治理文化,既是大学内部治理发展与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及水平的重要目标。
一
大学治理文化是多元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大学治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各治理主体所认同和遵循的大学治理理念、制度规范、价值判断、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对大学组织运行及其内部结构调整具有指导和规范意义。
大学治理文化是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组织,大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作为大学文化的一种,治理文化不仅对大学治理结构的设计、改革等环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且极大地影响并统领大学治理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思维模式、制度安排、组织及其成员的活动及心理方式。大学治理文化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基础,大学治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先进科学的大学治理文化。
大学治理文化是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如果说制度治理是一种硬治理,那么文化治理就是一种软治理。基于治理文化的“软治理”,既可以弥补刚性管理制度的局限性,还可以提高成员对组织价值理念的认同感。积极培育与营造大学治理文化,有利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促进大学治理的现代化。
大学治理文化是大学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就大学而言,治理的目标就是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大学依法办学、市场有效调节、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学外部治理体系机制和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办学的校内治理体系机制,引导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对话、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大学公共事务管理,进而促进大学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共赢发展。当前,强化大学治理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完善大学治理体系,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二
大学治理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建构和阐释,也包含实践层面的探索与完善。建设科学、先进的大学治理文化,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塑造大学治理精神文化,培育先进治理理念。大学治理精神文化是大学治理文化的核心要素,其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形成和情感激励使全体大学成员增强使命感、信念感及责任感,将个人奋斗融入学校奋斗中。培育大学治理精神文化,要坚持党的领导,高扬思想旗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着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堂教学以及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之中,使多元主体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中国特色;将校训融入学校的教学管理、文化活动以及各项工作之中,使多元主体共同遵守大学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完善大学治理制度文化,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大学治理制度文化通过学校的系列规章制度培育了治理主体的管理能力,为大学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大学治理制度文化,要处理好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在大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更加重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中得到启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法治校。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大学制度体系,塑造公平公正的内部治理环境,彰显各治理主体主人翁地位。明晰主体职责分工。不断优化党委会和校长会议事制度及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党建思政等各项工作制度,提高治理主体对制度建设的认知、认同和参与感。
协调大学治理行为文化,养成规范行动自觉。大学治理文化要落在实处,贵在行动,而治理的行为文化正是通过系列活动协调各治理主体行为,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培育大学治理能力。首先,倡导立德树人,以德治校。大学治理应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松手,大力弘扬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勇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确保“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其次,营造良好育人风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最后,强化行为引领。建立学校礼仪规范,将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用活动引领师生行为规范,增强师生治理认同感。
构建大学治理环境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大学应积极培育优良的大学治理环境文化,使之成为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首先,以标识性建筑设施昭示大学治理的文化标志。校园的标志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是“环境育人”的载体,具有“以物化人”的意义,因此大学建筑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感染力,创造性融通大学治理理念。其次,以日常校园文化营造大学治理的文化氛围。大学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要通过举办意涵丰富的特色活动培养优良治校风气,于无形中陶冶师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最后,以数字化技术扩大大学治理的文化影响。打造智慧校园,有效运用新媒体等网络媒介促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治理环境,为大学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总之,建立健全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大学治理能力,要注重大学治理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建设融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为一体的大学治理文化,有利于创新大学治理模式,高质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作者:吉明明、郑应梅,分别系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