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原动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3/20/2023 9:41:44 AM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次浏览
如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原动力
朱杰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教育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围绕科技创新工作,高校应当肩负起“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引导正确的科技创新价值导向。高校要思考如何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科技创新既不是赚钱的利器,也不是评职称的工具,高校要引导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把发力点聚焦到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上,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上来,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产出一批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高校要按照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加强系统整合布局,以各大创新平台为依托,形成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充分聚集一流人才,增强创新储备,提升科技创新全链条支撑能力。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联系企业“出题”,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
三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当前,高校要强化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链和市场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的转化。高校应该鼓励协同创新和开放科技创新,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全方位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在综合性强、周期长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发挥协同作用,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与此同时,还要深化校企合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链联结的快车道。
四是优化科技创新评价机制。高校科技创新评价工作要坚持结果与实效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一方面,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在交叉融合中迸发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在人才评价上,要“破五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强化知识在劳动中的价值体现,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作用,尊重知识价值,体现知识报酬,让科技工作富有吸引力。健全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社会贡献为导向的高校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评价考核。正确对待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增强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在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等方面进行引导,注重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和过程性研究工作,提高高校科研工作“冷板凳”的温度,潜心开展基础性、引领性、系统性研究,产出标志性成果。
五是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环境。高校要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建立服务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科研管理机制。围绕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中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高校要在用好、吸引、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科技人员创新成果,有效维护科技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
(作者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