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交流》创刊号文章精彩先睹为快!(一)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网 时间:1/3/2023 7:46:35 PM 来源: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0 次浏览
《教育国际交流》创刊号文章精彩先睹为快!(一)
发布时间:2022-12-16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教育国际交流》创刊号(邮发代号: 82-574)即将付梓,我们迫切地希望这些承载着美好希冀和闪现着独到见解的文章尽早与读者见面。以下是部分栏目文章的精选段落和精彩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关注:
《中国式的教育现代化》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发展理念,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中国教育是在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有着优秀的教育传统;中国教育现代化重视教师教育的建设,以建设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以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是一个有14 亿人口的大国,地缘广阔,全国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平衡。”
《以数字化战略行动支撑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
“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创新性路径,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一轮世界高等教育竞争发展中下出先手棋、实现变轨超车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
“中国慕课从 2013 年起步,经过 10 年的发展实践,取得了骄人成绩,不仅在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上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同时以慕课为抓手,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应对疫情挑战、促进学习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等教育是孕育和创造新技术的重要源泉,也应该是新技术运用的先行者。数字技术给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带来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我们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创新路径,事关我国高等教育能否真正适应普及化阶段质量最优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治理现代化的需求。”
高端访谈:
《开放科学与教育国际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沙米拉 •奈尔 •贝杜埃勒(Shamila Nair-Bedouelle)
“教育工作者和学术机构是连接他们所在地区与全球科学界的桥梁。他们可以协助增进科学实践中的语言多样性,确保学术交流多样性,保障科学成果获取的透明和公平性,支持非商业及合作出版模式以降低文章处理费用,这也是一条通往开放科学的道路。”
“除了学生、学者和科研人员之外,大学还为更多的受众提供服务。它们是推动与不同知识体系开展公开对话的活跃力量,而对话也是开放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交流开放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创建、维护高效的国际和多利益相关方合作网络方面,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2021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的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日益认识到 STEM 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支持中国工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中国正致力于提升学生在STEM方面的认知技能和能力,激发学生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名家有约:
《大学的“ 惰性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
“大学是创新的,不仅是学术上创新,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但为了鼓励、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大学必须是自治的,也必须是由学者主导的。自治和学者主导,保护了学者的自由与大学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着大学必然在组织上和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大学的“惰性”源于它对创新保护的承诺。”
“但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首要诉求是个人学术发展,他们更忠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不是学校。有人曾笑称:当教师不再关注学生,学校就成为研究型大学了。因此,改变教师对学生和教学的冷漠状态,是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学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真正理解大学“惰性”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利用好竞争的推动作用,以破除大学改革障碍和“惰性”,但也不能过度干预大学的运行和管理,使大学失去对学术和教学自由的保护功能,这只会扼杀大学的创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