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扬子晚报“首席有约”苏州名校游直播走进西交利物浦大学。探访美丽校园,对话校长名师,揭秘办学特色,解读招生政策……直播在扬子晚报一直播和紫牛新闻两大直播平台同时推出,共吸引近150万网友强势“围观”。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苏州合作创立的一所新型国际大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强强合作,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建校15年来,西浦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西浦2020届毕业生中,超过86%选择继续留学深造,其中38.1%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80.36%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更有7名学生获得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西湖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直博录取。
学子故事
本科生跟着博士生做科研
工科男斩获7所美国名校
从早8点的晨会开始,蔡天羽在实验室待了一整天,傍晚迅速吃个饭,还会回到实验室忙到晚上10点。临近大学毕业,他跟着西浦智能工程学院的宋鹏飞博士做科研已近两年,无论是实验室的建设,还是他个人能力值的累积,现在都是最好的状态:“一切都就位了,可以放手干。”
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蔡天羽凭借扎实科研经历的助攻,接连斩获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7所美国名校的研究生录取,大部分专业是他所热爱的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
4年前,高考失利的他一度准备复读。来到西浦后,刘启后博士的微积分课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校把很牛的老师放到大一,老师们高屋建瓴,可以给大一同学建立一个很好的数学基础。”
大二下学期,新来西浦任教的宋鹏飞博士在第一堂专业课上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和“微流控领域”,激发起蔡天羽的兴趣。升入大三,他提出想跟着老师做研究,没想到宋老师当场就同意了。“后来宋老师告诉我,能主动提出做科研项目的学生都会很有积极性,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加入宋老师的研究小组,天羽开始每天和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传感技术打交道,参与了传感器从0到1的完整研发流程。“样机已经做出来,并经过多次迭代。”从大三起做科研,天羽在课堂上学习本专业知识,课堂外从零开始自学生物医药领域的知识。“多学科交叉是让科研成果能真正落地的必经之路。这些都需要主动去学。四年来,学习能力确实提升了。知识花时间就能获得,但学习能力的提升会一直伴随着我。”
大四,宋老师带他去杭州参加浙江大学“创新生物医药转化—医疗器械”项目答辩会。在此之前,他协助老师准备文书,按项目要求尝试从市场角度去考虑成果转化的可行性。这次经历被他写进了申研文书,让他更加确信,科研从一开始就要面向市场、落地生根。这件他在西浦四年找到的让自己“为之着迷”的事,打动了世界顶级名校的面试官。
蔡天羽想起大一曾找学术导师赵策洲教授聊自己的困惑。赵教授一番话激励了他从迷茫中突围:“本科期间要多了解、多接触、多尝试,要以兴趣为导向,千万不要让自己仅仅只是为了刷分、申研这种事情过得太‘辛苦’,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为之着迷”是珍贵的体验。如今,兴趣将带天羽去远方。
从“井底之蛙”到哈佛等顶尖学府
西浦激起她想要去看世界的欲望
上大学之前,甄谛说自己“像一只在井底的蛤蟆”,从没有过理想,甚至没对未来有过期待,连高考志愿也是父母帮她填的。没想到的是,大学给了她惊喜。西浦不仅让她跳出井底、带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激起了她想要去看世界的欲望。
如今,甄谛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计算生物学,并已斩获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她决定毕业后前往哈佛继续未来的研究和探索。
“是西浦救了我。”4年前,她用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绩压线考进西浦,开始了逆袭之路。大一时,她一个人去斯里兰卡参加“保育海龟”公益志愿者活动。又加入了西浦iGEM校队,和大二、大三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并随团队去美国波士顿展示iGEM比赛成果。现场有来自全球的几百支队伍。“看着每支队伍的代表上台介绍项目以及领奖时的喜悦,我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对科学的热情,很受震撼: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对科学有所追求,我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二十几岁的年纪怕什么失败和犯错,只有开始行动了,才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质或兴趣,对方向做出调整。前辈的帮助和建议才会是你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助力。”大二暑假,甄谛看好了“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两门课,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暑期课程。“由于基础不好,除了上课时间,我都在写数学题,旁边放着电脑跑程序,每天都是这么度过的,特别难。尽管辛苦,我慢慢觉得年轻人都是会有梦想的,有人早有人晚,实在没有,就先去看看世界。”
大三,甄谛决定申请计算生物或者生物统计方向的研究生。“我们专业每年都有申请到哈佛、卡内基梅隆、杜克的学长学姐,身边的老师、同学跟我说:‘你可以申哈佛试试’。这给我很大压力,但也有点自信——学长学姐们都可以,我说不定也可以。”
受疫情影响,大三下整个学期都在家上网课,但她没闲着,为了给简历加分,准备找一个暑期科研项目。在每所大学官网上找实验室介绍,然后找到负责老师发邮件投简历。本以为要发100封邮件才有可能收到回复,没想到发了20封时就收到了哈佛的面试邀请,之后还收到了耶鲁的回复。
哈佛暑研持续了三个月,时差和交流的困难也持续了三个月。“老师和带我的博士生都很忙,不可能一直指导我。如果遇到问题不主动提问,那项目就进行不下去。”甄谛固定一个时间找博士生问问题,每周主动报告自己的阶段成果。
有同学顾虑疫情对科研和申研的影响,甄谛认为:疫情面前,就更要争做努力者,而不是找借口放弃的人。“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天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和试错永远是关键,它们会展现出一个人的独特性,更是发掘潜力的工具。”
校长专访:
给学生不一样的发展舞台
打造教育与创新生态系统
对于这两名学子的“逆袭”故事,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研究导向型教育的模式下,学校的价值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学习为研究导向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搜寻和学习与问题和现象相关的知识,通过团队合作、整合知识,解释现象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西浦在过去十多年深入探索研究导向型教育,并形成了一套教育体系。“西浦提供‘以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兴趣和研究导向型的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有利的科研环境,并将科研和教学紧密联系,使学生能从这种研究导向型教学中收益,帮助学生认识到独立探索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今年5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建校15周年之际,西浦3.0模式全面启动,西浦教育探索再升级。支持线上线下、终身学习的西浦学习超市全球上线。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进程使得社会的边界被打破,大学传统的象牙塔格局被赋予新的生命。这种新的生命是什么?未来环境下,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大学存在的新形态是什么?西浦3.0模式将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席酉民校长认为:大学要积极走进社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发酵剂’、一种是‘粘合剂’,从而打造支持兴趣驱动、终身学习、创新创业、企业研发和行业升级的教育与创新生态系统。”
继建校之初聚焦于升级传统教育、探索国际化专业精英培育模式的西浦1.0模式,建校10周年以来深度整合行业及社会资源、探索国际化行业精英培育模式的西浦2.0模式,西浦全面启动其3.0模式,将深入探索大学如何融入社会、撬动各方资源、营造教育和创新生态。
西浦3.0模式的领航项目有:2020年底成立的西浦慧湖药学院,致力于药学领域的生态构建;今年4月成立的西浦-集萃学院,重点是产业技术生态的发展;最新成立的未来教育学院、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致力于教育生态和文化艺术领域教育、研发和产业生态的构建;5月底在粤港澳大湾区创立的“西浦创教院(大湾区)”,首期建设西浦未来教育学院(大湾区)、西浦和谐创新生态研究院(大湾区)、西浦-IPwe知识产权研究院(大湾区)、西浦现代产业研究院(大湾区)。
“西浦3.0模式要进一步开放大学的边界、融入社会,发挥大学粘合剂和发酵剂的作用,撬动多方资源,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和创业的新生态,探索未来大学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分布式的新形态。”席酉民校长说。
他指出,未来素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需要探索新的专业精英培养模式、行业精英培养模式,以及适应人工智能和数字智能时代的新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